第286章 山地猎人献良策(2/2)
众人沉默。一名老兵开口:“可这些人一旦进山,就跟主力断了联系。万一被困,救都救不了。”
艾琳看向乙。他站在角落,双手交叠在弓袋上。
“你来演示。”她说。
乙点头,从怀中取出一段干竹管,凑到唇边。一声清越的鹧鸪叫响起,紧接着是两短一长,最后化作急促连鸣。接着他又拿出一根细藤,当场编起绊索,手法极快,片刻便做出一套可隐蔽于落叶下的活扣装置。
“山里人走路听声辨位。”他说,“只要记住几种叫声,十里之内都能传信。藤索用老槲藤拧的,不怕潮,踩上去才会绷紧。”
厅内气氛渐渐松动。彼得终于开口:“如果真能层层耗敌,确实比硬拼强。”
艾琳拍板:“即刻组建‘山哨队’,二十人,今夜就开始选拔。乙任教头,每日带人入山训练。铁匠明日交二十副简易钩索,用于攀岩;工匠制信号烟火,绿烟为安,红烟为危。”
散会后,天色渐暗。艾琳独自留在厅内,灯油已燃去大半。她取出一张空白纸,开始列名单:哪些人熟悉山林,哪些人眼神好、听力敏,哪些曾随猎队出过远山。
门外传来脚步声,彼得走进来,手里拿着刚收整的武器清单。
“你真信他?”彼得问,“一个从不参战的老猎户?”
艾琳放下笔,吹灭灯芯一侧的余火。“我不是信他一个人。我是信这座山。它挡了我们几十年的路,现在该让它为我们挡一次刀。”
彼得没再说话,只是把清单放在桌上,转身离去。
艾琳重新点亮灯火,继续写字。名单写到一半,她停下,翻出昨日斥候带回的箭矢残件,仔细查看羽尾绑法。这种样式……似乎在哪见过。
她起身走到墙边,取下一支缴获的敌军箭,对比两支的羽毛排列方式。几乎一样,只是绑绳打了不同的结。
她盯着那个结看了很久,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箭杆。然后她抽出随身小刀,将箭尾削下一小段,放进桌角的陶罐里。
灯影晃动,她的影子投在墙上,肩背挺直如刃。窗外,训练场上的鼓声早已停歇,只有风穿过屋檐缝隙,发出细微的哨音。
她打开抽屉,取出一卷未启用的羊皮纸,铺在桌上。提笔蘸墨,写下第一行字:
“山哨队首训,明晨寅时出发。”
笔尖顿了顿,又补了一句:
“带钩索,不带长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