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传统与新,艰难抉择(2/2)
“可如果大多数人本来就没心呢?”她问。
老臣嘴唇动了动,没回答。
她又看向年轻学者:“你说要废除农奴制。”
“对。”年轻学者立刻接话。
“如果明天就宣布这条,那些拥有农奴的家族会怎么做?”
“他们会反对。”年轻学者承认,“但您可以一步步来。先开放参议权,再试点赎身制。不是一刀切,是慢慢改。”
“慢慢改?”老臣冷笑,“你知道什么叫慢慢改吗?上一代人就这么说,结果拖了三十年。等到今天,问题更大了。”
“那就不能再拖。”年轻学者直视他,“以前是怕乱,现在也是怕乱。可一直怕下去,什么时候才能不怕?”
艾琳听着两人的话。一句接一句,像锤子敲在铁砧上。
她低头看桌上的文件。
老臣的卷宗封面上有个印记,是前任领主的私印。已经模糊了,但仍能看出轮廓。
年轻学者的提案右下角画了个符号——三条波浪线,代表三河交汇。那是新都“合垣”的标志。
她忽然明白。
这不只是法律之争。
这是两个时代的碰撞。
一个想守住过去,一个想打开未来。
而她坐在中间。
她缓缓站起身。动作不快,但两人都安静下来。
她走到桌前,一手按住老臣的卷宗,一手压住年轻学者的提案。
“你们都说得有理。”她说。
老臣低头。年轻学者屏住呼吸。
“我不想让国家乱。”她说,“也不想让百姓一直苦。”
她停顿了一下。
“我会看这两份文件。一条一条看。哪些能留,哪些要改,我自己判断。”
她松开手。
“你们回去吧。不用等答复。明天这个时候,我会叫人通知下一步。”
两人同时抬头。
老臣想说什么,张了张嘴,最终闭上。他弯腰,向艾琳行礼,转身离开。脚步比来时更重。
年轻学者站在原地几秒,才缓缓鞠躬。他看了艾琳一眼,眼神复杂,然后转身走出门。
厅里只剩她一个人。
书记兵没有进来。蜡烛也没再添油。
她坐回主位。
面前摆着两份文件。左边是传统,右边是新法。
她伸手,先把老臣的卷宗推开一点。太沉了,压得桌面吱呀响。
又把年轻学者的提案拉近。纸角有点翘起,她用手轻轻压平。
窗外风声低回。树枝刮过屋顶的声音断断续续。
她抬起右手,想去拿炭笔。
手指碰到笔杆时,忽然停住。
她的目光落在提案第一条:“废除农奴世袭制”。
写下这一条的人,相信人可以改变命运。
而另一边写着“身份定等”,意思是人生下来就决定了结局。
她慢慢收回手。
烛火摇了一下。
她的影子映在墙上,肩膀绷得很紧。
她再次伸手,这次抓住了炭笔。
笔尖悬在空中。
正对着那张新法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