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退婚?废你江山做女帝! > 第284章 惊雷乍响,毒蛇反噬

第284章 惊雷乍响,毒蛇反噬(1/2)

目录

黑水峪的烽火,是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猛地撕裂夜空的。

急促得令人心悸的警钟声,伴随着一道接着一道冲天而起的狼烟,将镇北关从沉睡中彻底惊醒。马蹄声如奔雷,斥候浑身浴血,几乎是滚落马鞍,嘶哑的嗓音带着绝望的哭腔:「北狄主力!左贤王的金狼大旗!突袭黑水峪!弟兄们……弟兄们快顶不住了!」

枢密院的值守官员接到军报,惊得魂飞魄散,连滚带爬地去敲李枢密使和韩老将军的门。

整个枢密院,瞬间灯火通明,陷入一片混乱与恐慌。

「怎么可能?!左贤王的主力怎么会出现在黑水峪?!我们的斥候呢?!」李枢密使只穿着中衣,指着军报,手指都在颤抖。

「大人……黑水峪西北方向的侦察……三日前就已基本断绝……是,是下官疏忽!下官以为只是北狄游骑骚扰……」负责情报汇总的参军面如死灰,瘫软在地。

韩老将军一拳砸在案几上,红木桌面应声裂开一道缝隙:「混账!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刘副将!刘副将昨日就提醒过!还有太子殿下!殿下也……」他说到这里,声音戛然而止,猛地看向同样被紧急召来,衣衫略显凌乱但眼神已然一片清明的赵珩。

议事堂内,所有人的目光,都下意识地聚焦到了这位年轻的太子身上。那目光里,充满了震惊、后怕,以及一丝难以言喻的……敬畏。

昨日,就是这个少年,在一片主战主守的争吵声中,冷静地指出了黑水峪情报断绝的异常,并断言左贤王可能出其不意,再攻黑水峪!

当时,有多少人在心里不以为然?甚至觉得这位太子不过是纸上谈兵,妄加揣测?

此刻,冰冷的现实如同最响亮的耳光,抽在每一个心存轻视的人脸上。

赵珩的心脏在胸腔里狂跳,既有对前线将士的担忧,也有一种预言被证实的沉重感。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现在不是震惊或后怕的时候。

「李大人,韩将军,」他的声音在嘈杂的议事堂中显得异常清晰沉稳,「军情紧急,追责之事容后再说。当务之急,是增援黑水峪,稳定防线。」

李枢密使猛地回过神来,老脸一阵通红,是羞惭也是庆幸,他立刻收敛心神,沉声道:「殿下所言极是!韩将军,立刻从你的右军调拨三千……不,五千精锐步骑,火速增援黑水峪!要快!」

「末将领命!」韩老将军抱拳,转身就往外走,雷厉风行。

「传令镇北关其他各部,严密监视当面之敌,防止北狄声东击西!」

「命令辎重营,立刻向黑水峪方向运送箭矢、滚木礌石,特别是疗伤药物!」

「八百里加急,将战报呈送陛下!」

一条条命令从李枢密使口中发出,枢密院这座庞大的战争机器,开始高速运转起来。只是,空气中弥漫的那股慌乱,并未完全散去。黑水峪上次的惨案记忆犹新,如今再次被主力突袭,能否守住?每个人心里都压着一块巨石。

赵珩默默走到巨大的北境舆图前,目光紧紧锁定在黑水峪那个点上。他知道,自己的预警虽然成真,但并不能改变黑水峪正在浴血奋战的事实。他能做的,是在这里,利用这个身份,尽可能地为前线提供支持,找出漏洞。

「李大人,」他忽然转身,「黑水峪上次受损的防御工事,修复情况如何?此次敌军主力突袭,其中是否包含攻城器械?我军仓促迎战,箭矢、火油等消耗品储备是否充足?这些,军报中均未提及。」

李枢密使一愣,他刚才只顾着调兵遣将,这些细节确实未来得及细究。他连忙拿起军报又看了一遍,眉头越皱越紧:「军报语焉不详……只说遭遇猛攻,情况危急……」

赵珩的心沉了下去。军报越是简略,往往意味着战况越是糟糕,甚至连撰写详细军报的时间都没有。

「需立刻派遣得力干员,不仅是传达军令,更要实地了解战况细节,以便枢密院准确判断形势,做出后续决策。」赵珩建议道。

李枢密使深深地看着赵珩,此刻在他眼中,这位太子已不再是需要呵护的雏鸟,而是真正具备了参与军国大事能力的储君。他郑重拱手:「殿下思虑周详,老臣即刻安排!」

***

天色大亮时,初步的伤亡统计和战况细节终于随着第二批军报传来。

黑水峪守军凭借残破工事和地形优势,浴血奋战,暂时顶住了北狄第一波最凶猛的进攻,但伤亡极其惨重,校尉一级军官阵亡三人,重伤一人。更重要的是,军报中提到,守军库存的箭矢消耗惊人,恐怕难以支撑长时间高强度守城。而北狄军中,果然出现了少量的简易攻城槌和云梯!

一切都如赵珩所担忧的那样。

枢密院内气氛凝重。

「殿下昨日之明察,挽救了多少将士性命!若非殿下提醒,提前有了些许防备,黑水峪恐怕……」李枢密使声音沙哑,带着后怕。

韩老将军也重重叹了口气,对着赵珩抱拳,心悦诚服:「老臣……服了!殿下虽未亲临战阵,却已具名将之眼!昨日是老臣迂腐,未能重视殿下与刘副将之言,请殿下治罪!」

赵珩连忙侧身避开韩老将军的礼:「韩将军言重了,孤只是据实分析,侥幸言中。前线将士用命,才是保住关隘的根本。当务之急,是确保援军和物资尽快抵达。」

他态度谦逊,丝毫不居功,更让在场众臣心生好感。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响了起来,带着几分刻意的忧虑。

「殿下明察秋毫,确是我朝之福。」说话的是王副使,他脸上带着忧国忧民的表情,「不过……臣有一事不解,心中忧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王副使请讲。」赵珩看向他。

「殿下深居东宫,昨日之前,似乎并未过多接触北境具体军务。」王副使缓缓道,目光扫过众人,「为何能对黑水峪情报断绝之事,洞察得如此精准?甚至……超越了在座诸多常年处理军报的同僚?这……未免有些……太过巧合了吧?」

他这话说得极其阴险,没有直接指责,却字字句句都在暗示赵珩的消息来源可能“不正常”,甚至影射他与外界有“特殊”联系,才能如此“未卜先知”。

议事堂内瞬间安静下来,一些官员的目光中也带上了几分狐疑。是啊,太子殿下这洞察力,确实敏锐得有些惊人。

赵珩心中冷笑,果然来了。他面色不变,平静地迎上王副使探究的目光:「王副使有此疑问,合情合理。孤昨日便已说过,乃是翻阅近十日军报,对比各处情报详略所得。若王副使不信,可随时调阅孤昨日于值房内看过的所有军报副本,每一份皆有存档。至于为何能注意到……」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凛然:「或许是因为,孤心中无有成见,无有派系之争,眼中唯有军报上的白纸黑字,与舆图上的山河关隘。看到的,便只是事实本身。而不像有些人,看军报时,心中先存了主战或主守的念头,戴了有色眼镜,自然忽略了某些不合己意的‘细节’。王副使,您说呢?」

王副使被这番绵里藏针的话噎得脸色一阵青白,讪讪道:「殿下……殿下教训的是,是臣多心了。」

李枢密使冷哼一声:「王副使,有这胡思乱想的功夫,不如多想想如何为前线筹措粮草军械!」

一场风波,被赵珩凭借清晰的逻辑和坦荡的态度,轻易化解。但他知道,这只是开始。王副使敢于如此发难,背后定然有人指使。

***

东宫,书房。

赵珩拖着疲惫却兴奋的身躯回来时,发现案头多了一份没有署名的密报。他心中一动,屏退左右,迅速打开。

是「青鸾」的消息。

消息很短,却如同惊雷:

「钱惟仁已招供,承认收受永兴仓相关官员贿赂,并在考核中为其遮掩。部分赃银,经永嘉侯府外院管事之手流入。然其突染急症,暴毙于监察院暗牢。」

赵珩捏着纸条的手指猛地收紧,指节泛白。

招供了!竟然真的牵扯到了永嘉侯府!

但……暴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