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竞技 > 残土纪元 > 第32章 档案谷的地下水监测

第32章 档案谷的地下水监测(1/2)

目录

档案谷的晨雾还未散尽,林野已踩着露水走到西坡的监测井旁。井口的青石板被岁月磨得光滑,边缘的缝隙里钻出几株变异苔藓,叶片呈现出半透明的淡紫色——这是辐射值稳定在0.31Sv\/h的标志。他将青铜制的井盖推开时,铁链与井壁摩擦的声响惊起了树篱里的铁羽雀,鸟群扑棱翅膀的阴影在井台投下细碎的晃动,像谁在地面撒了把会动的碎银。

“今天的水位比上周降了半尺。”阿正扛着监测设备跟在后面,少年的裤脚沾着红锈林特有的黏泥,背包里露出半截透明的聚乙烯管——这是从旧文明医院抢救出来的输液管,被截成小段用来抽取水样,柔韧性比自制的竹管好上三倍。“老周叔说昨夜听见井里有怪响,像石头滚下去的声音。”

林野将测绳缓缓放入井中。绳子上每隔一尺就系着枚铅制标记,在晨光下泛着冷光。当测绳垂到三十尺时,他突然感觉到一股微弱的拉力,不像是水的浮力,更像有什么东西在井下轻轻拖拽。“稳住。”他按住阿正递来的三脚架,金属支架的四条腿深深扎进泥土,在地面形成个稳定的菱形,“把辐射探测仪的探头绑在绳尾,深度调到三十五尺。”

井壁的砖石上布满了细密的刻痕,是历代守卷人记录的水位线。林野的指尖抚过最深的一道刻痕,那里标注着“大断裂后第三年”,旁边用朱砂画着个极小的螺旋——与他在储存室发现的纤维纹路完全一致。“这里的地质结构是石灰岩。”他突然开口,目光扫过井台边缘那些异常生长的蕨类,“缝隙多,容易藏东西。”

阿正将探测仪的探头固定好时,井里突然传来“咚”的一声闷响,像有块石头坠入水中。少年吓得手一抖,聚乙烯管从手中滑落,坠入井中的瞬间,水面激起的涟漪里浮现出细碎的银辉,那是无数细小的纤维在游动,与雨水过滤系统中发现的透明纤维同出一源。“林哥,它们……它们在水里也能活?”

林野迅速将测绳拉起。三十五尺深处的辐射值显示为0.33Sv\/h,比井口高出0.02,这细微的差异在稳定的档案谷实属罕见。更令人心惊的是,探测仪的显示屏上,纤维的分布轨迹呈现出规则的网状,在水中织成个漏斗形的陷阱,尖端恰好指向井壁的某个方向。“不是活,是在繁殖。”他将沾着水汽的探头凑近观察,上面挂着几缕银白色的细丝,在阳光下能拉出半寸长的丝,“这些纤维能在水中形成生物膜,堵塞岩层缝隙。”

监测的第一步骤是采集水样。林野将聚乙烯管重新放入井中,管尾的单向阀能避免杂物进入。当管子沉入预定深度时,他捏动橡胶球抽取水样,透明的液体顺着管壁爬升,在阳光下呈现出极淡的蓝色——这是含氧量过高的表现,正常地下水应是无色透明的。“用ph试纸测。”他将水样倒入陶碗,碗底的螺旋纹在液体中若隐若现,那是老周用特殊陶土烧制的,遇辐射污染会变色。

试纸接触水样的瞬间,从淡黄色变成了浅红色。“ph值6.2,偏酸性。”阿正的声音带着紧张,他翻出档案谷的水质记录册,羊皮纸页面上的墨迹已有些褪色,“上个月还是7.0,降得太快了。”记录册里夹着片干枯的水藻,边缘呈现出锯齿状,这是水质开始恶化的植物信号。

林野用滴管取了些水样,滴在载玻片上。显微镜下,那些透明的纤维正在快速游动,尖端的倒刺刺破了几个游动的水蚤,将其体液吸得一干二净。更奇异的是,纤维的横截面呈现出六边形的中空结构,每个角上都嵌着针尖大小的黑色颗粒——这是铅矿渣的特征,与储存室防潮处理时发现的纤维虫体内的颗粒成分相同。

“它们在往水里排矿渣。”林野的声音压得很低,载玻片在指间微微颤动,“净化者想让地下水变成酸性,这样档案谷的防辐射植物就无法生长。”他突然想起苏锐兄妹留下的纤维布,那些布料在潮湿环境中会释放碱性物质,“苏瑶的布……是在中和这些酸性。”

井台旁的排水沟突然传来汩汩的声响。林野扒开沟边的杂草,发现水流中漂浮着层淡绿色的泡沫,用树枝挑起时,泡沫立刻破裂,释放出刺鼻的气味,像腐烂的铁线草。“顺着排水沟找找源头。”他将水样密封在铅制容器里,盖口的螺纹处缠上三层桑皮纸,“阿正,你去取些‘碱蓬’的汁液来,就是昨天在低辐射区采集的那种,汁液ph值8.5,能暂时中和酸性。”

排水沟沿着西坡蜿蜒而下,最终汇入档案谷的蓄水池。林野跟着水流的方向走,发现越是靠近蓄水池,沟壁的苔藓颜色越浅,从淡紫色逐渐变成灰白色——这意味着辐射值在降低,但水质污染在加剧。在一处弯道处,沟底的淤泥里插着根银白色的管子,管口正在缓慢渗出浑浊的液体,与沟水混合后泛起细密的泡沫。

“是净化者的渗透管。”林野用青铜短刀将管子割断,切口处涌出的液体里,漂浮着成团的纤维,在阳光下像团活动的银线。管子的材质与防御栅栏上发现的纤维网相同,但柔韧性更好,显然经过了特殊处理。“管身上有刻度,”他凑近观察,“从红锈林边缘到这里,一共埋了十七根,间距正好是三十步。”

阿正提着装满碱蓬汁液的陶罐赶来时,蓄水池的水面已泛起淡淡的绿晕。少年将汁液倒入排水沟,液体接触泡沫的瞬间,腾起白色的烟雾,那些银白色的纤维在烟雾中蜷曲成球,像被烫过的羊毛。“林哥,蓄水池的入口处有东西!”他突然指向池边的芦苇丛,那里的水面上漂浮着个深色的物体,形状像只倒扣的木碗。

两人拨开芦苇走近时,发现那是个用纤维编织的球形装置,表面布满了细小的孔洞,里面塞满了黑色的粉末。林野用刀将球体剖开,粉末接触空气后迅速氧化,变成红褐色——这是辐射矿渣与某种金属粉末的混合物,在水中会缓慢释放出酸性物质。“这是缓释装置,”他掂了掂球体的重量,“能持续污染至少一个月。”

监测的第二步骤是探查地下水脉走向。林野从背包里取出个铜制的测水仪,这是用旧文明的罗盘改造的,盘面的指针被替换成根极细的银线,能感应水流产生的磁场变化。当他将测水仪放在井台时,银线突然剧烈晃动,最终稳定地指向西北方向——那里是红锈林与档案谷的交界处,也是苏锐兄妹消失的方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