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竞技 > 残土纪元 > 第204章 林野的设备修复请求

第204章 林野的设备修复请求(1/2)

目录

石磨村祠堂西侧的“老工坊”在午后的辐射阳光下泛着暖融融的光,星核岩砌的墙面上嵌着七八个大小不一的铁砧,最大的那个表面布满深浅不一的锻打痕迹,0.28Sv\/h的辐射让砧边挂着的星核钢锤泛着淡银色的冷光。林野站在工坊中央的长木桌前,手里捧着个半旧的黑色设备,外壳上的“通讯中继器”标识已经被磨损得模糊不清,只有接口处还残留着淡蓝色的星核能量痕迹——这是今早测试预警系统时发现的故障设备,也是目前石磨村唯一能与红锈林边缘预警点通讯的中继器,没了它,赵衡的机甲要是突然逼近,他们至少会少十分钟的反应时间。

“林小哥,这玩意儿咋了?”老木匠李伯扛着个新打磨的星核木支架走进来,支架上还沾着木屑,他放下支架,凑到长木桌前,粗糙的手指在中继器外壳上轻轻划了划,“看着像是苏明当年带来的旧东西,我记得他以前常来工坊修这些‘铁疙瘩’,说里面藏着‘能传话的风’。”

林野按下中继器侧面的测试键,设备只发出一阵微弱的“滋滋”声,屏幕上的信号条始终停在“0”的位置:“通讯模块烧了。”他的声音带着一丝凝重,指尖点在设备底部的散热孔上,那里还残留着焦糊味,“昨天对抗赵衡的侦察兵时,他们用电磁干扰弹扫过红锈林,虽然没直接击中,但冲击波把中继器的内部线路震松了,短路烧了模块。”

工坊外传来陈静的脚步声,她的探测仪悬浮在身前,屏幕上正显示着中继器的内部结构图——这是从苏明笔记里翻出来的:“苏明的笔记说,这个型号的中继器用的是‘星核-电磁双模模块’,烧了的话,需要替换‘能量耦合器’和‘信号放大器’两个零件。”她的半变异手指在屏幕上的零件位置轻点,青紫色的鳞片在阳光下泛着微光,“耦合器需要星核钢打造,放大器则要裹上耐高温的植物纤维,防止能量过载——石磨村能找到这些材料吗?”

李伯皱着眉,走到工坊角落的铁柜前,拉开柜门,里面整齐地码着各种旧零件,大多是星核钢和铜制的:“星核钢有,去年清地热管道时拆下来几根旧管,够打耦合器。”他的手在零件堆里翻找片刻,拿出一块巴掌大的星核钢块,钢块表面有些锈迹,却依然沉甸甸的,“但耐高温的植物纤维……村里常用的绞藤纤维最多耐80c,中继器工作时的温度能到120c,怕是撑不住。”

林野的目光落在工坊窗外的红锈林方向,阿木正在那里帮村民加固防御工事,绿色的植物化纹路在他手臂上格外显眼:“阿木或许有办法。”他转身对陈静说,“你先帮我把中继器拆开,标记好损坏的零件位置;李伯,麻烦您把星核钢烧软,我去叫阿木过来。”

红锈林边缘的防御工事旁,阿木正用绞藤编织防护网,绿色的藤蔓在他手中像活过来似的,快速交织成致密的网眼。看到林野走来,他停下手中的活,用手语比划着询问,绿色的植物化纹路在手臂上缓缓流动,带着询问的意味。

“需要你的植物纤维。”林野拿出中继器的结构图,指着放大器的位置,“要能承受120c高温,还得有绝缘性——你们山民有没有这种植物?”

阿木的眼睛亮了亮,立刻拉着林野走向红锈林深处的一片隐蔽洼地。洼地周围长满了半人高的“火绒藤”,藤蔓表面覆盖着细密的银白色绒毛,在阳光下泛着光泽。他用手语比划着:先是做出火焰的动作,然后是摸了摸藤蔓,最后是指了指自己的胸口——显然,这种火绒藤生长在靠近地热裂缝的地方,天生耐高温,山民狩猎时常用它的纤维制作防火的兽皮袋,绝缘性也比普通绞藤好三倍。

林野蹲下身,指尖碰了碰火绒藤的绒毛,果然感觉不到灼热,反而有种温润的质感。阿木用骨刀小心地割下几根藤蔓,避免损伤根部,然后从怀里掏出个陶碗,倒出些绿色的植物酶,均匀地涂在藤蔓上——这是山民处理火绒藤的方法,能让纤维更容易剥离,还能增强耐高温性。

当林野和阿木带着火绒藤回到工坊时,陈静已经把中继器拆开了,零件整齐地摆放在长木桌上,用不同颜色的布条做了标记。烧黑的能量耦合器和信号放大器放在最中间,耦合器的接口处还能看到融化的星核金属痕迹。

“耦合器的内径是1.5厘米,长度3厘米,接口要带螺纹。”陈静拿着一把游标卡尺,仔细测量着损坏的零件,“苏明的笔记说,螺纹的齿距必须是0.3毫米,不然会导致能量泄漏——李伯,您能打出这么精细的螺纹吗?”

李伯已经把星核钢块放进了工坊的土灶里,灶火用的是星核煤,火焰呈现出淡蓝色,温度比普通柴火高得多。他探头看了看卡尺上的数字,皱了皱眉,又点了点头:“能是能,但得慢慢来,我这老眼睛,得凑近些看。”他从工具箱里拿出一套细小的钢凿,最小的那把只有筷子粗细,“等钢块烧到发白,我就开始锻打,你们帮我盯着火候,别太老也别太嫩。”

阿木这时已经开始处理火绒藤,他把涂过植物酶的藤蔓放在温水里浸泡片刻,然后用手指轻轻揉搓,银白色的纤维像蚕丝般剥离下来,纤细却坚韧。他把纤维拧成细线,再编织成厚度均匀的布片,动作熟练得像在完成一件艺术品——这是山民传承的“火绒布”制作工艺,需要耐心和精准,多一丝少一丝都不行。

苏晴和阿正这时也走进了工坊,苏晴的辐射绘图本摊在长木桌的一角,屏幕上显示着火绒藤的纤维结构分析:“爷爷的笔记说,火绒布需要用星核泉的活水漂洗三次,能增强绝缘性!”女孩的后颈纤维痕迹亮得像条细银链,“我已经让阿正去打了水,等布片编好,我们就漂洗。”

阿正捧着个陶盆,里面是刚从星核泉打来的活水,水色清澈,泛着淡淡的蓝光:“林哥,苏晴姐姐说这水还能去除纤维里的杂质,让火绒布更耐高温——阿木哥,你编好后就放这里面洗吗?”

阿木笑着点了点头,手语比划着:漂洗后还要放在地热蒸汽上烘干,不能晒太阳,不然纤维会变脆。他的绿色植物化纹路在编织时变得格外明亮,显然这种细致的活对他来说很轻松,也很熟悉——小时候在绿藤部落,他常帮族里的老人编织植物纤维用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