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龙海天海楼与诗酒里的锋芒(2/2)
“天海军”群的消息早就刷爆了,比楼里的人声还鼎沸:
【张司令:(发了段划拳的视频)天海楼的酒,够劲!菜,够香!兄弟们,喝!(后面跟着个“干杯”的表情)】
【黄小桃:(发了张诗轴的特写)“军人免费”这条规矩太暖了!已下单十坛酒,算我个人捐的军费(雪儿回复:“谢黄局长,记你账上了”)】
【王夫子:(发了段长文)雪丫头的诗,融儒道之理,合天地之气。龙海天海楼,实乃我辈修行者的宝地。老夫已在此住下,三日不饮此楼酒,三日不观此楼诗,便觉索然无味。】
【罗峰:(发了张自己啃肘子的照片)雪姐姐的酒楼太好吃了!无衣哥哥的账算得超准!(柳无衣回复:“那是,我可是跟着黑九龙大人学的”)】
【龙凌陛下:(发了个“赞赏”的表情包)龙海天海楼,既惠军民,又扬文脉,善莫大焉。赐“龙海第一楼”金匾一块,望再接再厉。】
傍晚时,柳无衣捧着账本来找我们,笑得合不拢嘴:“青木叔叔,雪姐姐,今天光军费就充了两百两!还不算那些修行者捐的‘诗礼’——王道长突破后,直接捐了块千年雪莲,说是‘谢诗恩’。”
雪儿翻着账本,眼里的光比烛火还亮:“把雪莲送到军医营,给伤兵补身体。账本交给军需处,让他们登记清楚。”
“是!”柳无衣应声而去,脚步轻快得像踩着风。
我看着雪儿,她正对着窗外的海发呆,嘴角带着浅浅的笑。“在想什么?”
“在想寒江城的天海楼。”她转头看我,“那时候觉得,能让几个老伙计有口饭吃就够了。现在才发现,原来一家酒楼能做的事,不止这些。”
她顿了顿,声音轻下来:“你看楼下的渔民,他们出海打渔,风里来浪里去;那些士兵,守着防线,把命系在腰上;还有儒道的修行者,他们护着文脉,也算护着龙海的根。天海楼能让他们吃口热饭,喝口好酒,能帮着充点军费,能让他们对着诗突破瓶颈……这样挺好的。”
我没说话,只是揉了揉她的头发。十五岁的姑娘,心里装着的事比海还深。她开酒楼,不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名气,只是想给身边的人做点什么——给士兵暖胃,给居民实惠,给修行者灵感,给像柳无衣这样的孩子一个家。
夜幕降临时,天海楼的灯亮了起来,像座浮在岸边的灯塔。海风带着酒香和诗韵,飘出很远很远。楼里的歌声、笑声、谈诗声,混着海浪拍岸的声音,像支温柔的曲子,唱着龙海的烟火气。
柳无衣站在门口,送走最后一波客人,转身对我们喊:“青木叔叔,雪姐姐,收摊啦!我煮了海鲜粥,咱们自己也尝尝!”
五大器灵也凑了过来,天海扛着枪,雪剑提着剑,黑九龙抱着账册,苏阳拿着诗卷,灵珑的铁链上挂着串灯笼,照亮了他们的笑脸。
我看着这热闹的场景,突然觉得,龙海的风浪再大,只要有这样的灯火,有这样的人,就永远拆不散,打不垮。
真好。
群里的消息还在刷,有人说要给天海楼写赋,有人说明天要带全家来捧场,还有人提议把“天海十诗”刻在码头的礁石上,让往来的船都能看见。
雪儿喝着粥,看着手机屏幕,突然笑了:“爸,你看王夫子说,要把我的诗编入《儒道经典》。”
“他们配不上你的诗。”我故意逗她。
她白了我一眼,眼里却闪着光:“才不是,是我的诗,能配得上龙海的烟火。”
窗外的海面上,月光碎成一片银,像撒了满地的诗行。我知道,这家叫天海楼的酒楼,会和它的东家一样,在龙海的故事里,留下最温暖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