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论文雏形,感谢滴水不漏的瓦罗娜催更(1/2)
丁伟快步上前按住他,
“伤势怎么样?”
“皮外伤,不碍事。”
赵刚推了推眼镜,笑道:
“这次真是多亏了你,丁团长。
我都听王连长说了,你是提前得到情报,专门派部队去接应的。
这份情,我赵刚记下了。”
丁伟摆摆手,拉过凳子坐在床边:
“这话就见外了。
都是革命同志,互相照应是应该的。
不过话说回来,老赵你这枪法可真不赖,我听战士们说,你两枪就放倒了两个伪军,给魏大勇创造了突围的机会。”
赵刚谦虚地笑了笑:
“比起你们这些老红军,我还差得远。
倒是你,丁团长,我很好奇,你是怎么提前得知敌人行动路线的?”
丁伟早就料到会有此一问,他神秘地笑了笑,压低声音:
“老赵,你是知识分子,在燕京大学读过书,见多识广。
你觉得,一场战役的胜负,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赵刚略一思索,认真答道:
“老总说过,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不是物。
但具体到战术层面,情报、指挥、士气、装备、地形,都很重要。”
“说得好!”
丁伟眼睛一亮,
“但我认为,未来战争,情报将越来越重要。
甚至可以说,谁掌握了更精准、更及时的情报,谁就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丁伟站起身,在房间里踱步,语气渐渐激昂:
“就拿今天这一仗来说。
我们知道敌人有多少,装备如何,走哪条路,什么时候到。
而敌人对我们一无所知。
这就好比两个人下棋,我能看到你所有的棋子,而你却蒙着眼睛。
这仗,想输都难!”
赵刚听得入神,不自觉地点着头:
“精辟!
这就是《孙子兵法》里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但问题是,我们如何能获得如此精准的情报呢?”
丁伟停下脚步,目光深邃:
“这就是我想跟你探讨的。
老赵,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能建立一套系统,专门研究敌人的行为模式、指挥习惯、后勤补给规律……
甚至细致到每个据点指挥官的性格特点、部队的调动频率、运输队的出发时间……
把这些看似零散的信息收集起来,加以分析整理,是不是就能预测出敌人的许多行动?”
赵刚眼睛越来越亮,他猛地坐直身体:“就像今天这样?”
“对!”
丁伟重重拍了一下大腿,
“但这还不够。
今天的情报,有一定的偶然性。
我想的是一种更系统、更科学的方法。
不仅要收集军事信息,还要研究敌人的经济、政治、甚至文化。
比如,日军不同师团的作战风格有何差异?
伪军各部与日军的矛盾在哪里可以利用?
当地老百姓对敌我双方的态度如何变化……”
他越说越兴奋,语速也越来越快:
“如果我们能建立一个专门的情报分析部门,把从各方收集来的信息像拼图一样拼接起来,就能勾勒出敌人完整的动态图景。
到时候,我们不仅能打像今天这样的漂亮伏击,甚至能在更大规模的战役中,预判敌人的主攻方向、兵力配置,从而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