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毛向阳的信(2/2)
这个问题稍微有些深度,不再局限于单纯记忆。毛向阳沉吟一秒,清晰答道:“因为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标志着古代中国的终结和艰难近代化的开始。”
工作人员点了点头,利落地在他带来的报名表上盖了一个红色的“通过”印章。
“进去吧,按指引去考场。祝你好运。”
“谢谢。”毛向阳拿起书,站起身。
整个过程不过两三分钟,却让他仿佛经历了一场别样的洗礼。
这不仅仅是答题,更像是一种无声的宣告——在这片土地上,依然有人记得并且传播着这些根脉所在。
他随着人流走进东南中学,看着操场上、走廊里密密麻麻的等候人群,男女老少,各行各业。
……
考完后,毛向阳回到位于湾仔的宾馆房间,窗外的霓虹灯光透过百叶窗,在桌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没有开大灯,只拧亮了桌角的台灯,橘黄色的光晕笼罩着方才从街头买回的那本《上下五千年》。
他摩挲着封面,纸张质地算不上顶好,但印刷清晰,装订结实。翻开书页,内容编排显然用了心,并非简单堆砌史料,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配以插图和关键点提炼,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脉络清晰地展现出来。从三皇五帝的传说,到夏商周的奠基,秦汉的雄风,唐宋的繁华,元明清的变迁……一直到近现代的屈辱与抗争。
“秦王扫六合,车同轨,书同文……”
“贞观之治,万国来朝……”
“鸦片战争,国门被强行撬开……”
毛向阳一页页翻看着,心情难以平静。他在内地自然系统学习过这些历史,但此刻在港岛这片特殊的地域,看到这样一本由一位古惑仔牵头印刷、并引发全民阅读热潮的书籍,感受截然不同。
港英政府的教育刻意淡化甚至扭曲这段历史,使得许多港人,尤其是年轻人,对自己的文化根脉认知模糊。楚南此举,无异于在精神文化的荒漠上,强行掘出了一口清泉。
他合上书,深吸一口气,铺开信纸,拿起了钢笔。
“尊敬的领导:”
笔尖在纸上划过,发出沙沙的轻响。
“……抵港数日,原主要任务为缉捕要犯李长江及考察立法局选举情况。港英当局态度敷衍,本地部分同志亦显迟滞,工作开展颇感阻力。然,近日于铜锣湾一带之见闻,令我对本地情势有了新的,或可称之为意外的认识。”
他详细描述了“知识杯”万人空巷的盛况,提到了本地人对楚南那种近乎狂热的维护,强调了《上下五千年》这本书在填补历史认知空白上可能发挥的巨大作用。
“……此书编纂精良,深入浅出,其所传递之国家认同与文化向心力,远非港英现行教育所能企及。而推动此事之核心人物,名为楚南,表面身份为洪兴社铜锣湾话事人,亦即本地所谓之黑社会头目。”
写到这里,毛向阳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措辞。
“然,据我多方观察与接触,此人之行为模式,与传统意义上的黑帮头目迥异。其大力投身慈善、社区服务与文化教育,虽不排除有包装自身、积累声望之目的,但其行事效果,客观上确实惠及底层民众,并在一定程度上凝聚了华人社会的文化认同。相较于其他只会好勇斗狠、黄赌毒俱全的社团,此人及其掌控的安居体系,展现出一种奇特的秩序化与合法化倾向。其影响力,已远超一般黑道人物,深入民间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