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两路风霜(1/2)
轺车碾过结冰的官道,车轮与地面摩擦发出咯吱声响,扶苏掀开车帘一角,凛冽的寒风瞬间灌进来,带着关东大地特有的萧瑟。
车外,流民扶老携幼,沿着道路缓慢前行,大多穿着单薄的褐衣,有的孩子甚至赤着脚,脚掌冻得通红,在雪地里留下一串串带血的脚印。
“公子,前面就是东郡流民安置点了。”车夫的声音带着几分沙哑。
扶苏点头,将身上的锦袍裹得更紧些,目光却久久停留在流民身上——这是他第一次亲眼见到如此凄惨的景象。
往日在咸阳宫,他读儒家典籍,听淳于越讲“仁者爱人”“百姓安乐”,总觉得只要行仁政、施礼法,天下便能太平,可此刻眼前的饥寒交迫,却让那些典籍里的字句变得轻飘飘的,像冬日里的雪,一触即化。
安置点外,冯劫正指挥官吏清点流民人数,见扶苏来了,连忙上前:“公子,东郡已有三万流民聚集,昨日刚发了第一批粮食,可还有不少人饿得站不起来。”
扶苏跟着冯劫走进安置点,临时搭建的坞堡里,流民挤在简陋的草棚下,有的在啃着掺了糠的麦饼,有的在给冻裂的手脚涂草木灰,还有的妇人抱着饿得哭不出声的孩子,眼里满是绝望。
他忽然想起妘姮说的“眼里有人”,此刻才明白,所谓“仁政”,从来不是书里的空泛道理,而是让这些人能吃上一口热饭,穿上一件暖衣。
“陈粮都运到了吗?”扶苏问。
“运到了,正在按户分发,每户每日半升粟米,青壮若愿意去修水渠,每日再加半升。”冯劫答道,“棉衣也到了一部分,优先发给老人和孩子。”
扶苏走到一个草棚前,见一位老妇人正给孙儿缝补破衣,孩子冻得瑟瑟发抖,却紧紧攥着半块麦饼,不肯吃。
“婆,我不饿,你吃。”孩子的声音微弱。老妇人红着眼眶,把麦饼掰成两半,塞给孩子一半:“婆吃过了,你快吃,吃完了才有劲等官府的棉衣。”
扶苏的心像被针扎了一下,他从随身的食盒里取出一块未加蜜糖的麦饼,递到老妇人手里:“老人家,先给孩子垫垫肚子,棉衣很快就到。”
老妇人愣了愣,连忙拉着孩子磕头:“谢公子,谢陛下!”
看着这一幕,扶苏忽然想起自己此前坚持的分封制——若真让诸公子镇守地方,他们会像自己这样,亲自来安置点看流民吗?会把自己的食物分给百姓吗?恐怕更多的是像昔日诸侯那般,囤积粮草,坐视百姓饿死。他此前总觉得儒家学说能救天下,可此刻才发现,脱离了民生根本的“仁政”,不过是空想。
“公子,西边传来消息,有部分流民因没领到粮食,正在冲击粮仓。”一名官吏匆匆跑来禀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