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民间故事选集 > 第277章 藏人精

第277章 藏人精(1/2)

目录

李家坳往东三里,有个长满毛竹的土坡,本地人都叫它竹林坡。坡上的竹子生得密,一株挨着一株,竹叶交叠,大白天里头也幽暗得很,光线漏下来,在地上印些破碎的光斑。那条青石板铺的小路,就从竹林中间穿过去,是村里孩子们放学回家的必经之路。

那是八十年代末一个寻常的秋日下午,日头已经偏西,金光里带着点暖意。七岁的李建军和同村的几个娃娃背着布书包,像往常一样,吵吵嚷嚷地走在石板路上。快走到竹林坡中间那段最密实的地方时,跑在最前头的狗娃忽然“咦”了一声,指着路边一丛格外粗壮的竹子嚷:“快看!好大的笋壳!”

小孩子的注意力最容易分散,几个娃呼啦一下围过去,争着捡那些黄褐色、带着绒毛的大片笋壳。这玩意儿能折成小船,能当扇子,是顶好的玩具。李建军也弯腰去捡,他记得自己刚摸到一片触手冰凉光滑的,心里还一喜,觉得这片品相真好。可就在他直起腰的瞬间,周围伙伴的嬉闹声、风吹竹叶的沙沙声,好像被什么东西猛地掐断了。

不是寂静,是一种更古怪的、沉甸甸的空白。他下意识地回头,身后空荡荡的,石板路上一个人影都没有,只有他自己的影子被夕阳拉得老长,拖在冰凉的青石板上。刚才还在一起的狗娃、二妞,像地底下冒出来的气,一下子全不见了。

李建军心里头发毛,张嘴想喊,喉咙里却像塞了团棉花,一点声音也发不出来。他看见前面的竹林深处,似乎有个人影,穿着灰扑扑的衣裳,看不真切脸,只觉得那身影模模糊糊,像是隔着一层晃荡的水在看。他想跑,腿却像灌了铅,接着眼皮越来越重,身子一软,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最先发现不对劲的是狗娃。他们捡完笋壳,准备继续往家走,这才发现少了一个。“建军呢?”狗娃喊了几声,只有竹林空荡荡的回音。小孩子们心里害怕,一股脑跑回村里,找到建军家,气喘吁吁地把事一说。

建军的爹李老栓正在院里劈柴,一听这话,手里的斧头“哐当”一声掉在地上。他婆娘,也就是现在我的婆子妈,当时正年轻,在灶房做饭,围着蓝布围裙就跑了出来,脸唰一下白了。“竹林坡……”她声音都变了调,“那个地方……邪性!”

消息像一阵风,瞬间刮遍了李家坳。那时候农村宗族观念还重,一个家族的孩子丢了,就是天大的事。不等大队干部招呼,青壮年老少爷们儿都自发聚到了村口。有经验的老辈人,比如八十多岁的三叔公,被人搀着也来了,他眯着昏花的眼睛,看着竹林坡的方向,哑着嗓子说:“怕是撞上‘藏人精’了!”

“藏人精”是这一带老辈人嘴里传下来的说法,指的就是竹林坡里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精怪。据说它们不害人命,专喜欢藏人,尤其爱藏小孩。把你藏一个晚上,逗弄玩耍,天亮了再放出来。

“得闹出大动静!”三叔公用拐棍杵着地,“敲锣!打鼓!放鞭炮!用阳气冲,用响声震!把它们吓住,逼它们放人!”

当下也顾不得多想,这就是唯一的救命稻草。大队部仓库里那面蒙尘多年的大鼓被抬了出来,几面铜锣也被翻找出来。李老栓眼睛赤红,从家里扯出一挂准备过年放的干字头红鞭。天色已经擦黑,一支由三百多号李家坳男女老少组成的队伍,举着松明火把、马灯、手电筒,浩浩荡荡又心急如焚地开向了竹林坡。

火把连成一条扭动的光蛇,扑向幽暗的竹林。到了坡下,人群散开,按照三叔公的指挥,里三层外三层,把那片出事地点周围的竹林,围了个水泄不通,真如铁桶一般。

“咚——咚——咚——”沉闷而巨大的鼓声首先炸响,震得人胸口发麻。

“哐!哐!哐!”几面铜锣紧接着跟上,声音尖锐刺耳,撕裂夜幕。

李老栓颤抖着手,点燃了那挂长长的鞭炮。噼里啪啦的爆响瞬间加入合奏,红色的碎纸屑在火光中四处飞溅,硝烟味混着松明燃烧的焦糊气,弥漫开来。

“建军——回来哦——”

“李建军——回家咯——”

男人们扯着嗓子,用尽全身力气呼喊,声音粗粓,带着血丝。女人们也跟着喊,声音尖利,带着哭腔。所有的声响——鼓声、锣声、鞭炮声、呼喊声——汇聚成一股庞大无比、近乎狂暴的声浪,猛地撞进那片沉默的竹林。

竹林子像是活了一样,竹身随着声浪微微颤抖,竹叶簌簌往下掉。火光晃动,在竹竿与竹叶之间投下无数跳跃晃动的影子,张牙舞爪。

人们瞪大眼睛,像篦子梳头一样,在火光能照到的范围内,一寸一寸地搜索。用棍子拨开每一丛茂密的野草,查看每一个可能藏身的土坑、石缝。狗也被牵来了,几条土狗起初还兴奋地吠叫,在竹林边嗅来嗅去,但没过多久,就变得焦躁不安,喉咙里发出呜咽声,夹着尾巴,拼命想往后缩,怎么拽都不肯再往竹林深处去。

“看到啥没?”

“没有啊!连个鞋印子都没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