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童年记忆里的蛇(2/2)
我闭上眼,用力将土块掷了出去。
“啪”的一声闷响,土块在田埂上碎裂开来。
当我们战战兢兢地睁开眼睛时,田埂上除了散碎的泥土,什么都没有。那条小蛇不见了踪影,仿佛从未出现过。
“蛇呢?”三弟怯生生地问。
“可能……被打跑了吧。”我故作轻松地说,心里却空落落的。
我们小心翼翼地走过那段田埂,弟弟们很快恢复了活泼,开始争论刚才那条蛇到底有没有毒,我那一击到底打中了没有。而我却一路沉默,眼前总是浮现出那双安静的眼睛。
回到家,我们自然不敢提起这件事。只是从那以后,我发现自己对蛇有了一种特别的关注。我问过村里最年长的九叔公,他听了我的描述后说:“翠绿色,带黄环?那是翠青蛇,没毒的,性子温顺,专吃虫子。”
那一刻,我心里像被什么刺了一下。
许多年后,我读了更多的书,才知道翠青蛇确实是无毒蛇,被誉为“田野里的翡翠”,是农人的朋友。它们生性胆小,遇到危险第一反应是逃跑,只有在万不得已时才会装死。
原来,我所以为的“勇敢保护”,很可能是一场无谓的杀戮。那个午后,我或许不是在保护弟弟,而是在炫耀自己刚刚萌芽的勇气;我击碎的也不是危险,而是一个无辜的生灵享受阳光的权利。
如今,我也成了父亲。去年夏天,带着女儿回乡。走在田埂上,她突然指着前方惊呼:“爸爸,有蛇!”
那是一条同样翠绿的小蛇,在田埂上缓缓游走。
我的心猛地一紧,下意识地想找石头,但很快又放松下来。我轻轻拉住女儿的手:“别怕,这是翠青蛇,不吃小孩,专吃害虫。”
女儿好奇地睁大眼睛:“它好漂亮啊。”
“是啊,很漂亮。”我看着那条小蛇悠然滑入稻田,消失在一片绿意中,“它也是田野的主人,我们在作客呢。”
女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些什么。三十年前的那个午后,我失去的不仅仅是一条小蛇的踪迹,更是与自然相处的一份从容与敬畏。我们总以为自己在保护什么,却不知很多时候,我们才是那个闯入者,那个破坏者。
那条小蛇究竟去了哪里?是被我失手打死了,还是仓皇逃走了?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多年。但现在我想,也许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用它的消失,教会了一个男孩关于成长、责任与敬畏的一切。
每当夏日阳光灿烂,我总会想起那条田埂,那条小蛇,和那个举起土块的紧张少年。那份愧疚与怀念,经过岁月的沉淀,已然化作了我对待这个世界的方式——多一分了解,少一分恐惧;多一分敬畏,少一分鲁莽。
而那片田野依旧,年复一年地绿着,仿佛在告诉每一个路过的人:所有的生命,都有权享受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