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秦帝国:铁血文明 > 第32章 蜀地烽烟

第32章 蜀地烽烟(2/2)

目录

是夜,陈墨在廪君蛮的山寨中与首领共饮咂酒。火塘里的木柴噼啪作响,映着墙上新挂的秦歌《盐井谣》竹简。首领摸过竹简上的秦篆,忽然拔出腰间的青铜刀,在火塘里熔成铁水,浇入陈墨带来的“融金”模具。

“这是廪君蛮的‘断血刀’,”首领将新铸的农具递给陈墨,“从此不再杀人,只耕盐田。”

陈墨接过农具,看见刃口隐约映出玄鸟与廪君图腾的交叠。他知道,这把刀的熔铸,比千军万马更能证明文明的力量。

然而,铁血派的大军还是来了。当陈墨赶回都江堰时,李冰正率领民夫用“融金闸”分流洪水,铁血派的投石机却在对岸轰鸣。他看见,投石机抛出的不是巨石,而是装满火药的陶罐——那是用蜀地井盐改良的烈性炸药。

“用代郡的‘水幕防御’!”陈墨大喊,“引岷江水形成水墙!”

墨者矩子启动机关,临时水闸轰然开启,巨大的水墙在阳光下升起,将火药陶罐的爆炸冲击波挡在堰外。李冰趁机指挥民夫用竹笼装填鹅卵石,每一个竹笼上都绣着秦歌的麦穗纹与蜀地的太阳神鸟。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数千民夫齐声高唱,歌声盖过了铁血派的战鼓。陈墨看见,廪君蛮的首领带着族人赶来,他们手中的农具在阳光下闪着冷光,却不是为了杀戮,而是为了修补被炸毁的堰体。

战斗持续到黄昏,当最后一架投石机被岷江的洪水冲毁时,铁血派的主将终于露出惊恐的神色。陈墨站在堰体上,看着对方阵营中蜀地士兵纷纷倒戈,他们身上的铁血派军服下,穿着的竟是文明学堂发放的秦歌号衣。

“投降吧,”陈墨的声音里带着疲惫的坚定,“铁血派能给你们的只有杀戮,而我们——”他指了指身后的都江堰,“能给你们粮仓、学堂,还有不再恐惧的生活。”

主将扔出佩剑,剑身插入泥土,竟直直指向文明学堂的方向。陈墨知道,这一战,文明派又赢了,但他清楚,真正的胜利不在于战场上的输赢,而在于民心的向背。

是夜,陈墨在都江堰的石匣里埋下新的文明典籍,最上面放着廪君蛮首领的“断血刀”。阿禾抱着嬴政赶来,孩童手中抓着一根麦穗,右眼角的痣在火光中与石匣上的玄鸟纹相映成趣。

“相邦密信,”阿禾轻声道,“庄襄王病重,嬴政公子需速速归秦。”

陈墨望向怀中的孩子,忽然想起吕不韦说过的“奇货可居”。他知道,嬴政的归秦将是文明派在咸阳的新起点,但蜀地的文明火种,已深深埋入每一寸土地。

“告诉相邦,”陈墨摸了摸嬴政的头发,“蜀地的麦子熟了,文明的收成,该拿回咸阳了。”

更深漏尽时,他在《蜀战纪》中写下:“庄襄王三年夏,铁血派犯蜀,秦蜀民夫共御之。是役,用代郡水幕、蜀地竹笼、廪君熔刀,大破投石机。战后,廪君蛮弃刀务农,蜀地盐井立‘秦蜀共利’碑。”竹简末端,他画下嬴政与廪君孩童共握麦穗的场景,旁边注:“铁血如石,文明如水,石击水溅,终成江海。”

窗外,岷江的水在月光下波光粼粼,新修的堰体像一条巨龙横卧江心。陈墨摸了摸胸前的胎记,忽然感觉它不再是一道印记,而是一条纽带,连接着蜀地的文明、咸阳的朝堂,以及天下千万百姓对安宁的渴望。他知道,无论铁血派如何反扑,这滔滔江水,已将文明的种子带向四方。

【第三十二章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