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龙炮余威藏秘辛 骊山秘讯起狂澜(1/2)
玉门关的硝烟尚未散尽,焦糊的气息混杂着红柳与砂石的味道,在朔风中弥漫。长城龙炮的余震还在夯土城墙内隐隐回响,那些由陈墨改良夯土技术筑成的墙体,虽被轰天炮砸出数处缺口,却依旧凭借“夯土夹柴”的坚韧结构屹立不倒,夯层清晰如指纹的墙体上,血渍与硝烟交织成狰狞的纹路。扶苏伫立在城头最高的了望塔上,玄色锦袍被风沙吹得猎猎作响,目光死死盯着刘邦大军逃窜的方向,项伯那抹熟悉的身影,如一根毒刺扎在他心头。
“公子,刘邦已率残部西撤三十里,其麾下伤亡过半,轰天炮损毁殆尽。”李敢单膝跪地禀报,甲胄上的血污顺着甲片缝隙滴落,在地面砸出点点深色印记,“但他们撤退时队形不乱,显然是有组织地后撤,恐有埋伏。”
蒙恬走上前来,手中秦剑的剑鞘还在微微发烫,他顺着扶苏的目光望去,沉声道:“项伯之事蹊跷。当年陈先生收养他时,曾亲自教他读书识字,传他兵法谋略,待他如己出。巨鹿一战,我们都亲眼见他为掩护伤员,被楚军乱箭射落悬崖,怎么会出现在刘邦军中?”他顿了顿,指尖摩挲着怀中完整的墨字令牌,令牌上的玄鸟纹路在残阳下泛着幽光,“更可疑的是《秦记》全本,陈先生当年编纂完毕后,亲手将其分为三卷,一卷藏于咸阳宫密室,一卷随他秘存骊山,还有一卷赠予李斯参详。刘邦手中的,究竟是哪一卷?”
胡亥攥紧了腰间的短剑,脸上还带着战场的硝烟,语气中满是愤慨:“定然是叛徒!当年若不是陈先生救他,他早已死于楚军追杀,如今却投靠刘邦,拿着陈先生的心血助纣为虐!”
扶苏缓缓摇头,目光转向城下正在休整的士卒。秦军将士们或坐或卧,疲惫地擦拭着武器,远处的驰道上,后勤部队正沿着标准化路基运送粮草,那些由大水牛拖拽的简易压路机在路基上碾过,留下规整的痕迹——这都是陈先生主持修建驰道时的心血,如今成了支撑玉门关防御的命脉。“项伯性情仁厚,当年在稷下学宫求学时,便因不忍杀生而被同窗取笑,绝非背主求荣之人。”他沉吟道,“此事背后必有隐情,或许……他是被胁迫,或许是为了完成陈先生的某个嘱托。”
话音未落,墨鸦急匆匆登上城楼,手中捧着一块染血的青铜碎片,碎片上刻着半截玄鸟印记:“公子,将军!我们在联军遗弃的轰天炮残骸中发现了这个,与徐福当年的印记一致,但碎片背面刻着‘沙丘’二字。”
蒙恬接过碎片,与怀中的墨字令牌比对,瞳孔骤然收缩:“又是沙丘!暗堡中徐福留下的字迹也是‘沙丘见分晓’,这沙丘究竟藏着什么秘密?”他忽然想起陈墨当年修建驰道时,曾特意让人在沙丘附近预留了秘密通道,当时只说是为了应急,如今想来,或许早已预见今日之局。
就在众人沉思之际,一名斥候骑着快马从驰道方向疾驰而来,马背上插着代表紧急军情的红色羽箭。“公子!章邯将军派人送来急报,赵高得知刘邦兵败,已下令扣押军中将士家眷,威逼章邯即刻强攻玉门关!”斥候翻身下马,声音因急促而沙哑,“另外,咸阳传来消息,李斯大人因暗中联络忠良,已被赵高打入大牢,严刑拷打之下,仍未吐露半个字!”
“赵高匹夫!”胡亥怒喝一声,拔剑斩断了身旁的栏杆,“兄长,我们不能坐视不理!李斯大人是忠臣,章邯将军也腹背受敌,不如我们即刻兵分两路,一路驰援咸阳,一路固守玉门关!”
章邯的使者也随之赶到,是一名面色坚毅的校尉,他单膝跪地,眼中满是恳切:“公子,将军深知麾下将士家眷安危为重,不敢贸然倒戈,但他已暗中拖延进军时日,派末将前来求援。将军说,赵高已派阎乐率领五万禁军西进,若十日之内未能攻破玉门关,便要屠尽将士家眷!”
蒙恬眉头紧锁,手指敲击着城垛,目光扫过城下的防御工事:“玉门关刚刚经历大战,士卒伤亡近万,长城龙炮的弹药也所剩无几——陈先生当年储备的火药,仅够龙炮再发射三次。阎乐的禁军乃是大秦精锐,再加上刘邦可能卷土重来,我们腹背受敌,根本无力分兵驰援咸阳。”他指向远处的烽燧,那些每隔五里便矗立的土台,曾是长城防御的“神经”,如今却成了预警敌军的唯一指望,“而且匈奴单于虽退,但其主力仍在漠南徘徊,若得知玉门关兵力空虚,必定会再次南下,到时候我们更是雪上加霜。”
扶苏沉默良久,目光落在手中的驰道秘密分布图上,图上用朱砂标注的骊山位置格外醒目。“陈先生当年留下的书信中曾说,骊山不仅藏着他的旧部和秘密武器,还有足以改变时局的‘续命之策’。”他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如今看来,我们唯有前往骊山,找到陈先生的遗产,才能同时解决弹药短缺、兵力不足两大难题,或许还能揭开项伯与沙丘的秘密。”
“兄长说得有理。”胡亥冷静下来,语气中带着几分成长后的沉稳,“我与蒙恬将军留守玉门关,加固防御,拖延阎乐和刘邦的进攻。兄长率领墨卫和部分精锐,沿驰道秘密通道前往骊山,务必尽快找到陈先生的旧部!”
蒙恬点头赞同:“此计可行。玉门关的‘墙-壕’双重防御仍在,城外的壕沟可填充荆棘,马面墩台能交叉射击,再加上改良后的秦弩——有效射程可达八百步,足以应对敌军的首轮进攻。公子此去骊山,务必小心驰道沿线的关卡,赵高定然已派人严加盘查。”
临行前夜,玉门关的中军大帐内灯火通明。墨鸦将一枚特制的秦弩交给扶苏,弩机上刻着墨字印记:“这是陈先生当年改良的连弩,一次可发射五支弩箭,箭簇涂有清心草提炼的麻药,既能制敌又不杀生,符合先生‘止杀’的理念。”他又递上一个锦盒,里面装着几块压缩后的干粮和一张折叠的绢布,“这是驰道沿线秘密补给点的暗号,补给点中储存着陈先生留下的粮草和药品,足够公子一行使用。”
扶苏接过锦盒,心中百感交集。陈先生虽未现身,但其留下的种种布置,却如一张无形的大网,在危难之际为他们撑起一片生机。他忽然想起当年在咸阳宫,陈先生主持“书同文”时曾说过:“大秦的根基,不在长城的砖石,而在民心的向背,不在武器的锋利,而在制度的清明。”如今想来,这句话竟是对今日之局的精准预判。
次日黎明,扶苏率领五百墨卫和两千精锐秦军,悄悄离开了玉门关,沿着驰道旁的秘密通道向骊山进发。通道狭窄而隐蔽,两侧长满了荆棘,正是陈先生为应对突发情况而设计,既能避开关卡盘查,又能借助驰道的补给网络续航。行进途中,扶苏发现通道内壁每隔一段便刻有细小的墨字,记载着修建时的工匠姓名和日期,落款处皆有“墨”字印记,足见陈先生当年做事的严谨。
与此同时,咸阳宫的甘泉殿内,赵高正暴跳如雷。他身着不合身的龙袍,将案上的竹简狠狠扫落在地,刘邦送来的《秦记》残卷散了一地。“废物!都是废物!”他尖声嘶吼,脸上的横肉因愤怒而扭曲,“二十万大军,再加上徐福的轰天炮,竟然连一个小小的玉门关都攻不破!”
阎乐躬身站在一旁,大气不敢出。他深知赵高的残暴,稍有不慎便会招来杀身之祸。“陛下息怒,刘邦兵败并非战力不济,而是扶苏激活了陈墨留下的神秘武器,威力无穷,我军猝不及防。”他小心翼翼地进言,“如今章邯拖延进军,李斯拒不招供,不如我们暂且放弃玉门关,集中兵力镇压关中的反贼,待根基稳固后再图西进?”
“反贼?”赵高冷笑一声,眼中闪过阴狠的光芒,“关中最危险的反贼,不是扶苏,也不是李斯,而是那些藏在暗处的墨卫!陈墨那个老东西,死到临头还留下这么多麻烦!”他忽然想起墨尘的下落,脸色愈发阴沉,“那个刺杀朕未遂的墨卫,查到踪迹了吗?”
“回陛下,墨尘已逃往骊山方向,想必是去寻找陈墨的旧部。”阎乐答道,“臣已派三千禁军前往骊山搜捕,务必将墨卫余孽一网打尽。”
赵高满意地点点头,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骊山方向,眼中闪过一丝贪婪:“陈墨毕生所学都藏在骊山,不仅有《秦记》全本,还有改良火药、机关术的秘诀。只要拿到这些,朕就能掌控天下,就算项羽、刘邦之流叛乱,也不足为惧!”他转身下令,“传朕旨意,让徐福即刻前往骊山,协助禁军搜捕墨卫,务必找到陈墨的秘密宝库!”
骊山脚下,扶苏一行已抵达第一个秘密补给点。这是一处隐藏在山谷中的洞窟,洞口被藤蔓遮掩,洞内储存着充足的粮草、武器和药品,还有几匹上好的战马。补给点的石壁上刻着一幅地图,标注着前往骊山核心区域的路线,旁边还有一行小字:“沙丘之约,非敌非友,唯秦是念。”
“这是陈先生的字迹!”扶苏心中一动,这句话似乎在暗示,沙丘之约并非简单的恩怨纠葛,而是关乎大秦安危的重大秘密。他正欲细想,墨卫统领墨尘突然从洞窟深处走出,身上带着伤,神色却十分激动:“公子!属下终于等到您了!”
扶苏又惊又喜:“墨尘统领,你怎么会在这里?我们正四处寻找陈先生的旧部。”
墨尘单膝跪地,眼中满是愧疚:“属下刺杀赵高未遂,一路逃至骊山,幸得陈先生旧部接应。先生当年留下遗训,若大秦遭遇危难,便辅佐公子稳定大局。只是……”他话锋一转,神色凝重起来,“骊山的秘密宝库已被徐福的人盯上,他们凭借《秦记》残卷中的线索,找到了宝库的外围入口,我等拼死抵抗,才勉强守住核心区域,但伤亡惨重。”
“徐福也来了?”扶苏心中一沉,“他果然是冲着陈先生的遗产而来。项伯是否也在他军中?”
提到项伯,墨尘的神色变得复杂:“公子有所不知,项伯并未投靠刘邦,他是为了保护《秦记》全本,才假意归顺。”他从怀中掏出一卷绢布,上面是项伯的手书,“项伯在巨鹿之战中坠崖未死,被刘邦的人所救,却发现刘邦手中有《秦记》残卷,意图窃取陈先生的机关秘术。为了保护全本《秦记》,也为了查明刘邦与赵高的勾结内幕,他才忍辱负重,潜伏在刘邦军中。”
扶苏展开绢布,项伯的字迹工整有力,详细记载了刘邦如何从赵高手中获得《秦记》残卷,如何与徐福勾结,以及赵高意图利用陈先生的技术篡改大秦根基的阴谋。绢布末尾写道:“沙丘之中,藏有始皇帝遗诏真迹,赵高篡改之事,证据确凿。陈先生早已预见今日之局,在沙丘设下秘阵,需墨字令牌与《秦记》全本配合,方能开启。”
“原来如此!”扶苏恍然大悟,心中的疑惑终于解开。他握紧手中的墨字令牌,忽然明白陈先生留下完整令牌,不仅是为了激活长城龙炮,更是为了开启沙丘的秘阵,揭露赵高的阴谋。
就在这时,洞窟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一名墨卫慌张来报:“公子,不好了!徐福率领大军包围了山谷,还带来了新研制的‘毒烟炮’,扬言要炸平整个山谷!”
扶苏立刻下令:“墨尘统领,你率部分墨卫护送伤员从密道撤离,前往宝库核心区域待命。我率领精锐,借助山谷地形伏击徐福,拖延时间!”
山谷两侧山势陡峭,正是绝佳的伏击地点。扶苏让士兵们将轰天雷布置在山道两侧,又在草丛中埋伏好弓弩手,等待徐福大军进入伏击圈。秦弩的有效射程可达八百步,足以在敌军靠近前给予重创。
没过多久,徐福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进入山谷。他骑着高头大马,身着华丽的锦袍,手中拿着《秦记》残卷,脸上带着志在必得的笑容:“陈墨的徒子徒孙们,速速交出宝库入口,否则我便用毒烟炮将你们全部熏死!”
扶苏站在山崖上,高声喝道:“徐福,你背叛大秦,勾结赵高,为了一己私欲不惜残害生灵,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