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寒刃饮血破迷局 骊宫秘影现真身(1/2)
沙丘的崩塌声震彻寰宇,断裂的夯土柱如巨兽骸骨般轰然砸落,扬起的沙尘遮蔽了日月,天地间一片昏黄。扶苏胸口的箭簇深没入肉,玄色锦袍被鲜血浸成暗褐,意识在剧痛与窒息中反复沉浮,耳边只剩下兵刃碰撞的铿锵、士兵的嘶吼与沙丘坍塌的轰鸣。他模糊的视线里,李由的身影如铁塔般挡在身前,长枪横扫间,将两名扑来的徐福亲信挑落马下。
“公子莫慌!属下护你突围!”李由的声音带着嘶吼后的沙哑,他左臂死死护住扶苏的腰腹,右臂持枪如蛟龙出海,枪尖上的血珠顺着冷硬的铁刃滴落,在布满碎石的地面上晕开点点猩红。他身上的铠甲早已被划开数道裂口,鲜血顺着甲缝渗出,却丝毫没有退缩之意——当年李斯被腰斩前,将他托付给陈墨,陈先生不仅教他兵法谋略,更传他“忠君护民”四字箴言,如今扶苏身陷险境,他便是拼了性命,也要护住这大秦最后的希望。
徐福站在不远处的高台上,手中把玩着另一把上好弩箭,脸上挂着阴狠的笑意:“李由,你以为凭你一人,能护得住这将死之人?你父亲李斯勾结扶苏谋反,早已被陛下腰斩弃市,你若识相,归顺于我,我便饶你不死,还能封你为将军!”
“奸贼休得胡言!”李由怒喝一声,长枪猛地刺出,将一名试图偷袭的士兵喉咙刺穿,“家父忠心耿耿,被赵高与你这奸贼诬陷致死,此仇不共戴天!今日我便替天行道,诛杀你这乱臣贼子!”他转头对身旁的墨卫大喊,“快带公子从西侧密道撤离!我来断后!”
那密道正是陈墨当年修建沙丘苑台时留下的应急通道,入口被半塌的石壁遮掩,只有熟悉地形者才能找到。两名墨卫立刻上前,小心翼翼地搀扶起扶苏,朝着密道方向挪动。扶苏强撑着最后一丝意识,抓住李由的衣袖,声音微弱却坚定:“李由……莫要硬拼……保住自身……才能……揭露阴谋……”
话音未落,一阵剧烈的咳嗽袭来,鲜血从他嘴角溢出。李由眼中闪过一丝决绝,用力点头:“公子放心!属下定不辱使命!”他猛地推开扶苏,持枪转身,朝着涌来的敌军冲去,“大秦的将士们!今日便与我一同,诛杀逆贼,护住公子!”
剩余的墨卫纷纷响应,手中的连弩齐发,箭矢如流星般射向敌军。他们皆是陈墨亲手训练的精英,不仅武艺高强,更精通机关之术,趁着沙丘崩塌的混乱,在通道两侧布置了数枚轰天雷。“轰隆”几声巨响,碎石与火焰冲天而起,将敌军的进攻势头暂时遏制。
扶苏在墨卫的搀扶下,艰难地进入密道。密道狭窄低矮,仅容一人侧身通过,墙壁上布满了潮湿的苔藓,散发着泥土的腥气。通道两侧每隔数丈便有一盏油灯,昏黄的灯光将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扶苏的伤势越来越重,意识渐渐模糊,胸口的疼痛如刀割般剧烈,他能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力正在快速流逝。
“公子,坚持住!”一名墨卫焦急地说,“陈先生在密道尽头留下了急救的药材和清水,只要我们抵达那里,就能为你止血疗伤!”
扶苏艰难地点点头,脑海中闪过无数画面:陈先生在都江堰治水时的身影,在咸阳宫主持“书同文”时的执着,在骊山修建陵墓时的沉默……他忽然想起陈先生曾说过,沙丘的密道与驰道的应急通道相连,只要沿着密道一直走,就能抵达驰道,届时便能借助标准化的路基快速撤离。
与此同时,墨鸦正带着《秦记》竹简,沿着驰道的应急通道疾驰。通道两侧的红柳在夜风中摇曳,马蹄踏在平整的路基上,发出沉稳的声响。他身后,赵高的余党紧追不舍,箭矢不断从耳边飞过。“快!再快些!”墨鸦大喊,手中的连弩不时回头射击,将追兵一一射杀。
就在这时,前方突然出现一队秦军骑兵,旗帜上绣着“章”字,正是章邯派来的援军前哨。“墨鸦统领,我们奉将军之命,前来接应!”骑兵统领大喊,率领将士们朝着追兵冲去。
墨鸦心中一喜,勒住马缰,将竹简紧紧抱在怀中。援军的到来,让追兵瞬间陷入劣势,很快便被击溃。“多谢将军!”墨鸦对骑兵统领拱手道,“公子在沙丘遭遇徐福和赵高残部的伏击,中箭重伤,情况危急,还请将军立刻率军驰援!”
“什么?公子受伤了?”骑兵统领脸色一变,“我们立刻出发!章邯将军已经攻破咸阳外城,正在与赵高的残余势力激战,胡亥公子已经带人去阻止焚天炉了,将军特意派我们前来接应公子,没想到还是来晚了一步!”
墨鸦心中稍安,章邯和胡亥在咸阳的进展顺利,至少能牵制赵高的势力,为扶苏的突围争取时间。“事不宜迟,我们立刻前往沙丘!”墨鸦说道,翻身上马,与援军一同朝着沙丘的方向疾驰而去。
咸阳宫的战火已经蔓延到内城,宫墙之上,“秦”字战旗与赵高的“赵”字叛军旗帜交错,厮杀声震天动地。胡亥手持长剑,率领秦军将士,朝着咸阳宫的核心区域冲去。他的脸上溅满了鲜血,眼神中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自从跟随扶苏出征以来,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见证了大秦的危机,昔日的浮躁早已褪去,取而代之的是责任与担当。
“胡亥公子,焚天炉就在前面的太极殿广场!”一名将领大喊,指向不远处的巨大青铜熔炉。那熔炉高达数丈,炉身刻着复杂的纹路,炉口正冒着黑烟,几名叛军士兵正在往炉中添加燃料,显然是准备启动焚天炉。
胡亥心中一紧,焚天炉一旦全面启动,整个咸阳城都将化为焦土。“冲!阻止他们!”胡亥大喊,率领将士们加快了脚步。叛军士兵纷纷上前阻拦,双方在广场上展开了惨烈的厮杀。胡亥的剑法虽不及扶苏精湛,但他凭借着一股悍勇之气,斩杀了一名又一名叛军士兵,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
就在胡亥即将抵达焚天炉时,一名叛军将领突然从侧面冲出,手中大刀朝着胡亥砍来。“公子小心!”身旁的侍卫大喊,立刻上前格挡,大刀与侍卫的盾牌碰撞,发出刺耳的声响,侍卫被震得连连后退。
胡亥趁机一剑刺出,刺穿了叛军将领的胸膛。他刚要上前阻止添加燃料的叛军士兵,却发现赵高正站在焚天炉旁,手中拿着一枚青铜令牌,脸上带着疯狂的笑容:“胡亥,你以为你能阻止我吗?焚天炉一旦启动,便无法停止,今日,我要让整个咸阳城为我陪葬!”
“赵高,你这奸贼!”胡亥怒喝,“大秦待你不薄,你为何要如此倒行逆施,残害百姓?”
“大秦?”赵高狂笑起来,“始皇帝识人不清,重用你这等纨绔子弟,扶苏那等迂腐之人,大秦早就该亡了!我赵高隐忍多年,就是为了今日!只要焚天炉启动,所有证据都将化为灰烬,天下人只会以为是你和扶苏谋反,烧毁了咸阳城,而我,将带着大秦的宝藏,远走高飞,建立属于我自己的帝国!”
说完,赵高将青铜令牌插入焚天炉的凹槽中。“轰隆”一声巨响,焚天炉的炉口喷出熊熊烈火,火焰高达数丈,热浪席卷了整个广场。叛军士兵们纷纷欢呼,而秦军将士们则面露绝望。
胡亥心中一沉,难道咸阳城真的要毁于一旦?他想起了扶苏的嘱托,想起了陈先生的期望,想起了大秦的百姓。“绝不允许!”胡亥大喊,朝着赵高冲去,“我要杀了你!”
赵高冷笑一声,拔出腰间的短剑,与胡亥厮杀在一起。赵高的剑法阴狠狡诈,招招直指要害,胡亥渐渐落入下风,身上被划开数道伤口。就在赵高的短剑即将刺中胡亥胸膛时,一道身影突然闪过,一把长剑挡住了赵高的攻击。
“赵高,你的对手是我!”章邯骑着马,手持长剑,率领大军赶到。他看到广场上的情景,心中大怒,立刻下令,“全军进攻,诛杀叛军,熄灭焚天炉!”
秦军将士们士气大振,纷纷朝着叛军冲去。章邯与赵高厮杀在一起,章邯的剑法刚猛有力,赵高渐渐不敌,被章邯一剑划伤肩膀。“你这逆贼,今日便是你的死期!”章邯大喊,长剑再次刺出。
赵高心中大惊,知道自己不是章邯的对手,他突然从怀中掏出一枚信号弹,点燃后射向天空。信号弹在空中炸开,发出刺耳的声响。“你以为我没有后手吗?”赵高冷笑一声,“我的亲信已经控制了咸阳城的粮库和水源,只要我一声令下,城中百姓便会陷入饥荒和缺水的危机,到时候,就算你杀了我,也无法挽救咸阳城!”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匆匆跑来,脸上带着喜色:“将军,公子!李斯大人被救出来了!他说他知道关闭焚天炉的方法!”
章邯和胡亥心中一喜,立刻让士兵将李斯带过来。李斯衣衫褴褛,身上满是伤痕,但眼神依旧坚定。他看到焚天炉的火势,心中一紧:“快!焚天炉的核心机关在炉底,只要破坏掉机关中的齿轮,就能停止燃烧!但炉底温度极高,必须有人潜入炉底才能做到!”
“我去!”一名年轻的士兵站了出来,脸上带着决绝,“为了大秦,为了百姓,我愿意牺牲自己!”
胡亥心中一动,拦住了士兵:“不行,你还太年轻,还有大好的年华。让我去!”
“公子万万不可!”章邯立刻劝阻,“你是大秦的希望,不能以身犯险!还是让我去吧!”
“不必争执了!”李斯大喊,“时间紧迫,再拖延下去,后果不堪设想!我已经老了,能为大秦做最后一点贡献,死而无憾!”说完,李斯不顾众人的阻拦,朝着焚天炉的炉底爬去。
炉底的温度极高,空气灼热得让人难以呼吸。李斯艰难地爬到炉底,看到了机关中的齿轮,他用尽全身力气,拔出腰间的短剑,朝着齿轮砍去。“咔嚓”一声,齿轮被砍断,焚天炉的火势渐渐减弱,最终熄灭。
众人心中大喜,纷纷欢呼起来。赵高见状,心中绝望,想要趁机逃跑,却被章邯一剑刺穿了胸膛。“赵高,你这奸贼,终于伏法了!”章邯怒喝,将赵高的尸体踢倒在地。
胡亥走到李斯身边,看着他被烧伤的双手,心中满是愧疚:“李大人,辛苦你了!若不是你,咸阳城恐怕已经化为焦土了。”
李斯摇摇头,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公子不必自责,这都是老夫应该做的。如今赵高已死,但大秦的危机尚未解除,扶苏公子还在沙丘身陷险境,我们必须尽快派兵驰援!”
胡亥点点头:“我已经派前哨部队前去接应,相信很快就会有消息传来。李大人,你伤势严重,先下去休息,咸阳城的后续事宜,就交给我和章邯将军吧。”
李斯点点头,被士兵扶下去疗伤。胡亥望着沙丘的方向,心中充满了担忧:兄长,你一定要平安无事!
玉门关的城墙上,蒙恬正眉头紧锁地看着手中的急报。沙丘传来的消息让他心急如焚,扶苏中箭重伤,情况危急,而匈奴单于又蠢蠢欲动,集结了大量兵力,似乎准备再次进攻玉门关。
“将军,匈奴的先锋部队已经抵达城下三十里处,我们该怎么办?”副将李敢问道,脸上带着焦急。
蒙恬沉思片刻,心中有了决断:“李敢,你率领三万将士,驰援沙丘,务必保护好扶苏公子的安全。我率领剩余将士,坚守玉门关,抵御匈奴的进攻!”
“将军,不可!”李敢立刻劝阻,“玉门关的守军本就伤亡惨重,若再分兵三万,恐怕难以抵挡匈奴的进攻。还是让我留守玉门关,将军您率军驰援公子吧!”
“不行!”蒙恬摇摇头,“扶苏公子是大秦的希望,绝不能有任何闪失。玉门关的防御工事坚固,陈先生改良的夯土城墙不易攻破,再加上我们还有剩余的轰天雷和秦弩,坚守一段时间不成问题。你速速率军出发,沿着驰道的标准化路基疾驰,务必尽快赶到沙丘!”
李敢知道蒙恬的性格,一旦做出决定,便不会轻易改变。他单膝跪地:“将军保重!末将定不负所托,保护好公子,早日归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