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开局扫地三百年,一键功德成神仙 > 第51章 老仆一口茶,道破百年疤

第51章 老仆一口茶,道破百年疤(2/2)

目录

陈凡不答,只是从怀中取出一本残破手札——封面焦灼,边角尽毁,唯有一行歪斜题名尚可辨识:《护法纪事·补遗》。

他轻轻翻开,扉页赫然写着几字,笔力苍劲,正是墨老亲笔:

“凡儿阅后即焚,勿使光灭于暗。”

他抬眼望向夜琉璃,目光平静却不容动摇:“他知道我会懂,也知我不会停。”

夜琉璃眸光微动,像是第一次真正看清这个人。

她本以为他是冲动、莽撞、仗着系统胡来的杂役,可此刻站在灯影下的青年,眼神清明如泉,心中燃着的不是仇恨,而是一种近乎悲悯的执着。

“你这是在用他的死,点燃一把火。”她冷冷道。

“是传承。”陈凡低声道,将手札合拢,置于灯焰之上。

火舌舔舐纸页,字迹在灰烬升腾前最后一瞬熠熠生辉,“不是复仇。”

火焰跳跃,映在他眼中,像一颗不肯熄灭的心灯。

而在阁楼最深处,柳媚蜷卧于蒲团之上,额前贴着一张黄符,面色苍白如纸。

梦中,她忽然抽搐了一下,嘴唇微动,呢喃出一句无人听见的话:

“不要碰那口钟……钟里有哭声……”次日清晨,天光未明,藏经阁外薄雾如纱,露珠沿着檐角滑落,砸在青石板上,碎成无数细小的叹息。

陈凡已在药炉前守了两个时辰。

炭火微红,陶罐里汤药缓缓翻滚,泛出淡淡檀香与安神草混合的气息——这是墨老亲授的宁心汤方,七味主药、九道工序,差一分则效减,错一息则毒生。

他动作极稳,像是把每一勺水、每一片叶都称量于心。

柳媚躺在阁内蒲团上,发丝散乱,额间黄符微微颤动。

她忽然浑身一震,双目紧闭却泪流不止,唇齿颤抖:“不要碰那口钟……钟里有哭声……”声音轻如蚊蚋,却像一把锈钝的刀,割开了寂静。

陈凡端着药碗转身,蹲下身来,指尖轻抚她额头。

那温度不高,可肌肤之下似有寒流窜动,仿佛魂魄正被某种力量撕扯。

他眸色渐沉。

钟楼。

那座百年不动、只在重大祭典时才鸣响三声的青铜巨钟,竟在她的梦中成了冤魂的囚笼?

而昨夜铃影所现的血祭画面,七护法立坛施法,中央主持者胸前悬铃——那不正是如今深埋地窖、又被他悄悄取出的“镇魂铃”?

“你说得对。”他低语,声音几乎融进晨风,“钟楼藏着冤魂。但若人人都因恐惧而退避,谁来听那一声迟来百年的哀鸣?”

他起身,取笔研墨,朱砂混着隐文墨汁,在符纸上写下三行无人能解的小篆。

笔锋藏锋敛锐,字迹看似杂乱,实则暗合古传密语——那是墨老私授他的“残章传讯法”,唯有曾侍奉三代掌门的老执事才能破译。

地窖非库,乃冢;

铃非器,乃咒;

人非罪,乃祭。

纸符无声贴上梁柱阴影处,像一滴血渗入木纹。

无人看见,也无人知晓,这三行字已如蛛网般悄然张开,引向一场看不见的猎局。

夜幕再临,星河垂野。

陈凡独坐院中石凳,仰首望天,仿佛在等什么人,又仿佛只是静候风起。

月光洒在他肩头,清冷如霜。

远处钟楼方向,忽有一缕幽光自窗缝透出,淡绿如磷火,一闪即逝。

风动,衣袂轻扬。

夜琉璃自黑暗中踏影而来,黑袍无风自动,银发如瀑垂落。

她随手将一瓶晶莹剔透的玉瓶甩向他:“南荒‘宁心露’,能镇魔识反噬。换你一句实话——你昨夜故意说那些话,是不是早知有人监听?”

陈凡接过玉瓶,指尖触及冰凉瓷面,嘴角微扬:“墨老若在,定说‘藏真于虚,方得生机’。”他抬眼看向钟楼方向,目光深远,“我不揭破,是想看,哪些人会自己跳进网里。”

话音刚落,远处树影猛然一颤。

一道黑衣身影从藏经阁后掠出,疾驰如电,直奔长老峰而去——正是刘长老身边那位从不离身的心腹执事。

陈凡静静望着那背影消失在山道尽头,低头拂去衣袖尘土,神情平静。

他在心中默念:“老师,学生今日所行,可还像您当年教的那样,不争而破局?”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