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老子不升仙,只修人间道(2/2)
“你还记得第一个梦吗?”它轻声问,“那个你在破庙里讲‘一碗粥也能暖一个人一生’的夜晚?”
陈凡呼吸一滞。
那一刻,他并未想着功德兑换,也不知系统存在。
他只是看着那个冻僵的小乞儿喝下热粥后露出的笑容,心里突然柔软得像要化掉。
原来最初的善,从来不是为了回报。
他缓缓抬头,望向那仍在震荡的天穹,眼中风暴渐息,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深邃的清明。
手中的律外之笔彻底熄灭,系统提示依旧悬浮眼前:
【是否启动‘护道模式’?】
这一次,他没有选择确认。
反而闭上了双眼。
四周喧嚣仿佛远去,天地间的纷争在他意识深处渐渐模糊。
他不再试图去加固那摇晃的法则支柱,也不再去压制旧律的嘶吼。
他在寻找——
那些藏在十年梦境里的讲道片段,那些无人倾听的低语,那些被他自己都忽略的瞬间。
因为在某个极深的角落,他忽然意识到:
也许真正的答案,不在天规之中,而在人心之初。
陈凡闭目,心神沉入识海深处。
十年梦境如星河倒卷,一幕幕在意识中浮现:破庙寒夜,他为小乞儿熬粥时炉火跳动的微光;山道边,一位老妪颤巍巍拾起被风吹散的药方,他顺手帮她理好——那时他尚未知功德为何物,更无系统提示叮响。
可正是这些无声的瞬间,曾悄然引动天地一颤,愿力如露滴落入静湖,涟漪虽小,却深及本源。
他以“溯愿影”之法追溯本心,一道道讲道片段自记忆尘埃中苏醒。
他曾说:“善不是秤上的砝码,也不是功过的账本。”也曾问:“若无人看见,你还愿扶那一把吗?”那些话当初不过是随口开解,如今听来,竟似早已埋下今日之机锋。
他的呼吸渐渐平稳,眉心功德金纹缓缓流转,不再强压法则动荡,反而如退潮般,悄然松开一丝掌控。
“善有善报”,不该是铁律,而应如风过林梢,潜移默化。
它不强迫谁行善,也不惩罚不行善之人,只是默默为那些选择善的灵魂点亮一盏灯。
天地震颤稍止,仿佛一根绷至极限的弦,终于有了喘息之隙。
“小灰。”他轻唤。
麒麟幼形猛然抬头,赤金火焰自瞳中燃起。
它虽未完全觉醒真身,但血脉中的古老威压已能撼动虚空。
“去。”陈凡睁开眼,目光如炬,“奔走三界,于每处纷乱之地,烙下金焰印记——那是‘试炼之契’,唯有真心行善、不图回报者,方可触动其中福缘。”
小灰低吼一声,四蹄腾空,口衔律外之笔余温,化作一道流火划破混沌苍穹。
刹那间,九州、南荒、北境、天外岛链……无数破碎村寨上空,一道道金焰自虚空中燃起,形如莲印,又似星轨,静静悬浮,不声不响,却让人心头莫名安定。
当夜,千万人入梦。
梦中,那抹熟悉的灰袍身影坐在村口老槐树下,膝前一碗粗茶冒着热气。
他笑着对围坐孩童说道:“别怕做错事,就怕不敢做事。哪怕摔了碗,烫了手,只要心里还想着给人一口热饭,那便是道。”
话语朴素,却如晨钟敲落积雪。
翌日清晨,青阳镇街头,一名衣衫褴褛的乞丐摔倒在泥水里,众人避之不及。
唯有一少年迟疑片刻,走上前将他扶起,拍去尘土,递上半块干粮。
没有雷鸣降福,也没有灵谷突熟,但他心头忽然一暖,仿佛有人轻轻拍了下肩膀,耳畔似有风铃轻响。
与此同时,藏经阁残垣之上,柳媚望着远方天际隐现的金焰,收剑入鞘,嘴角微扬:“原来这才是传道。”
北斗残碑前,紫微子残魂凝视着人间点点微光,声音沙哑:“……原来道不在律中,而在人心。”
风铃童子悬于虚空,银铃轻晃,笑而不语。
然而就在金焰初燃、人心微动之际——
九狱最深处,幽冥裂谷骤然翻涌,黑潮如怒涛冲天。
一道披着判官黑袍的身影缓缓立起,手中天秤冷光森然,一端悬罪骨,一端坠锁魂链。
暴穹抬起枯寂之眼,望向人间,低声如刃:
“天道容错,不容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