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 > 第16章 备战

第16章 备战(2/2)

目录

“少主!”

三将疾步入帐,伏身行礼,声音哽咽。

当年孙坚威震江东,号为猛虎,会盟讨董,名动天下。

而今其子寄人篱下,为袁术驱使,旧部也被分散安置,不得重用,令人唏嘘。

“三位叔父!”

孙策双目泛红,嗓音沙哑:“今日我以传国玉玺为凭,换回先父旧部。

明日启程,直指江东,重振家声,建功立业!”

“当真?!”

程普猛然抬头,难以置信。

黄盖、韩当亦老泪纵横。

“绝无虚言。”

孙策昂然挺立,目光坚定如铁。

黄盖猛地拍案而起,豪声道:“江东本是我军熟路,此番东渡,定助少主成就霸图!”

“公覆啊,”韩当含笑摇头,“还唤少主?该改口叫主公了!”

“主公!”

“末将领命!”

三人齐拜于地。

孙策急忙上前搀扶:“诸位叔父切莫如此,此行全赖你们统领三军,共赴大业!”

“诺!”

三人齐声应命。

孙策转身引荐:“这位是周公瑾,我自幼相交的挚友,才略冠世。

此前攻取庐江,多亏他在居巢、舒县之间调度呼应,方得全胜归来。”

“多谢公子襄助!”

三将连忙致意。

“不敢当。”

周瑜谦然还礼。

“主公。”

黄盖忽而神色复杂,低声问道:“那传国玉玺……可是先主以命拼来的信物,就这么交予袁公路?”

孙策默然片刻,终是轻叹:“不过一物罢了。”

心中虽有不舍,但他深知其中分量。

千金市骨,尚可招贤;一枚玉玺,换来三位宿将死忠相随,何亏之有?

……

军帐之内,灯火通明。

众人谈笑风生,畅论宏图。

东征江东,再兴孙氏,这般壮举,怎不令人心潮激荡?

“诸君。”

孙策轻叩案几,面色肃然:“刘繇坐镇扬州,沿江设防,更命张英驻守横江、利口,如同利刃直插淮南腹地,此番进取江东,怕是艰难重重。”

“确实不易。”

黄盖等人神色微沉。

周瑜缓步走到舆图前,微微一笑:“伯符,我听说吴郡都尉朱治曾是老将军旧部,不知可否为我们接应一二?”

“难。”

孙策摇头,眉头紧锁:“朱老将军早先也曾劝我入主江东,可惜当时机未至。

如今刘繇据守曲阿,许贡掌控吴郡兵权,朱公纵有心相助,也无力回天。”

“吴郡指望不上了。”

周瑜摩挲着下颌,低声道:“我叔父现任丹阳太守,或可在内呼应,但前提是必须先拔除横江的张英,打通门户。”

“哦?”

程普、黄盖、韩当眼神一振。

“公瑾。”

孙策忽然反问:“你如何看待豫章局势?”

“豫章?”

周瑜目光微动。

这一年,关于那支盘踞山林的赤壁军传闻不断。

竟以水寇起家,夺下一郡之地,震动四方。

“易取否?”

孙策皱眉追问。

程普立即开口:“赤壁军出自天岳山,不同于寻常山贼。

听闻他们击溃刘氏宗族武装,席卷郡县,底细不明,贸然进兵恐有风险。”

“伯符。”

周瑜眸光微闪,嘴角含笑:“若我们能趁势进入豫章,届时既有叔父为内应,又有朱治暗中策应,或许能一举席卷江东。

况且,张英屯兵横江,正好牵制袁术南下。”

“哗——”

众人皆侧目。

黄盖忍不住拍案而起:“妙啊!此计甚高!”

“渡江之战……”

孙策心中一凛。

跨江作战,九死一生。

若无接应,便是孤军深入,全军覆没只在旦夕之间。

“呵。”

周瑜淡然一笑:“我有一故交,出身临淮大族,家中广有粮仓。

可借其商旅之名潜入豫章探路。

时机一到,我们便乘其货船悄然过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他愿相助?”

孙策目光灼灼。

周瑜自信道:“我与他情同管仲与鲍叔,义比子产共季札,岂会推辞?”

“好!”

孙策当即决断。

东进豫章,以周尚、朱治为内援,便可闪电般平定江东。

十一月末,南方寒气逼人。

江面晨雾缭绕,如絮翻涌。

豫章沿江三城已近纳入赤壁军版图。

此时淮南、荆州、江东三方虽未交兵,但暗流汹涌,谁都明白——大战将至。

十二月初,豫章书院落成于缭水之滨。

数千孩童入学就读,河畔书声琅琅,不绝于耳。

同月,王炅率王虎、赵毅进驻彭泽。

第一军团营地临江而立,将士列阵相迎,目光中满是崇敬与战意。

“主公。”

廖化躬身行礼。

“嗯。”

王炅步伐稳健,步入帅帐,环视四周后问道:“沿江所见舟楫众多,可是你督造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