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 > 第55章 唯命是从

第55章 唯命是从(2/2)

目录

王炅目光转向一侧,问道:“公达,你在江东已住了数月,所见所闻,觉得大蜻如何?”

“百姓安居,”

荀攸整衣正色,坦然答道,“将士用命。”

王炅颔首,继而语气微沉:“可惜四郡之中,能治之人寥寥。

如今会稽太守还是旧日主簿虞翻,不知你可愿接掌吴郡?”

“岂敢推辞。”

荀有用再次施礼,神情庄重。

“好!”

王炅从案上取出一卷帛书,笑道:“这份诏令,自你初到江东那日起便已备下。

今日大蜻正式拜你为兵部右侍郎,兼军议司军谘祭酒,位在子敬之上,再领吴郡太守之职!”

“谨受命。”

荀攸上前双手接过诏书。

如此厚恩,不容推却。

更何况,这道任命竟早已为他准备多时。

右侍郎虽不及鲁肃位列左职,但军谘祭酒之衔,却已在鲁肃之上。

王炅转而看向二人,沉声道:“眼下大蜻学府缺师少教,二位可愿屈尊授业?”

“愿效微力。”

司马徽与庞德公皆起身作揖。

王炅正色道:“学府原属礼部管辖,如今既得二位贤者加入,便不能再由礼部统摄。”

……

“不必如此。”

二人急忙推辞。

“礼部事务繁杂,”

王炅说道,“子扬早已疲于应对。”

说着,他从案上取过一本册籍,递至二人面前:“我有意将学府独立,设司业、司丞等职,品秩等同六部,不涉军政,专管各郡县书院学堂。

此事关乎文脉传承,望二位莫再推让。

若有相识的大儒名士,也可一并延请。”

“这……”

庞德公一时迟疑,接也不是,拒也不妥。

他本意只是借讲学为庞家寻条出路,未曾想竟要担起整个学府的重责,还要统筹各地学务。

司马徽伸手接过册籍,苦笑一声:“尚长乃襄阳士族,恐难服众。

此事老夫便不避嫌,暂代大蜻司业一职吧。”

“多谢先生!”

庞德公心头一松,暗自庆幸。

“哈哈哈!”

王炅朗声一笑:“既然如此,大蜻的文运,江东十余万读书人的前程,就托付给二位了。”

……

“唯命是从。”

二人再度躬身应诺。

大蜻学府,责任如山。

它承载的是国家的未来,也是无数寒门子弟的希望。

这一刻,纵然是德高望重的宿儒,也不敢有半分懈怠。

荀攸出仕,

学府脱离礼部自立。

最感轻松的,并非荀缉或庞统,反而是刘晔与鲁肃。

一个终于能专注礼制典仪,一个在兵部与军议司的压力也大大减轻。

荀攸早年曾任黄门侍郎,后迁蜀郡太守,又为江东举荐司马徽这般人物,故朝中文武对其高位并无异议。

如今内政六部、军议司、大蜻学府看似齐备,实则空架子居多。

真正缺的,是无数填补其中的干才与官吏,数量之巨,几如江海难量。

数日后,

司马徽呈上一份名录。

大蜻府书房内,

刘晔与鲁肃正在汇报事务。

王炅扬了扬手中文书,笑道:“子扬,这便是将学府从礼部分出,请名家执掌的好处了。

德操先生已列出名单,准备延请各方大儒前来执教。”

“哦?”

刘晔眼神一亮。

“嗯?”

鲁肃亦不禁抬头。

王炅翻开手中的名册,脸上神色变幻莫测:“向巨达、尹思潜、李仁、韩德高、石广元、孟公威、崔州平、綦毋阅、宋仲子……”

“咳咳——”

鲁肃忍不住轻咳两声。

“主公。”

刘晔苦笑摇头,“这些人,怕是请不来啊。”

“子扬。”

王炅语气深沉,“你低估了大蜻书库对这些饱学之士的吸引力,也小看了司马德操的分量。

他既然敢列下这些名字,自然有几分把握能请动他们。”

“属下明白了。”

刘晔低头应诺。

这份名单的确让他心头一震。

这些人,或隐于益州山林,或居于荆州讲坛,个个都是当世鸿儒。

尤其是宋忠之辈,更是刘表筹建学宫时倚重的栋梁人物。

谁曾想,司马徽竟毫不避讳,将这些人尽数荐出,仿佛丝毫不惧荆州震怒。

而此时的大蜻,正处在风云激荡之际。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