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 > 第78章 太过复杂

第78章 太过复杂(1/2)

目录

刘晔面带喜色步入大蜻府。

“子扬。”

荀攸略显惊讶。

刘晔微微施礼,也有些意外:“荀侍郎也在。”

“请进。”

荀攸侧身相迎。

刘晔洒然一笑,两人并肩入堂。

“坐吧。”

王炅正翻阅一本《司马穰苴兵法》,闻言侧过身子问道:“你们是为六部政务而来,还是因军议司的事?”

刘晔恭敬答道:“贾文和请求面见主公,同时托主客司安排他的三个孩子入学大蜻。”

“哦?”

王炅微微一怔。

刘晔继续道:“据主客司的文吏方平所说,贾文和今日去了稷下。”

“稷下?”

王炅语气微沉,“也就是说,他已经看过坤舆万国图和天地仪了?”

“正是。”

刘晔点头。

王炅合上兵书,嘴角微扬:“善谋之人最忌目光短浅,尤其是像贾文和、你们这般眼界开阔之士,总想把天下局势尽收眼底。”

“主公洞悉人心。”

刘晔与荀攸相视苦笑。

“既然如此,”王炅略作思忖,“今日学府刚有奏报,荀缉同农学学子在城外开垦田地,试种一年三季稻,眼下八月已是晚稻时节,若收成饱满,便可编纂成册,惠及乡里。

你明日带贾诩一道随我去看看。”

“缉儿?”

荀攸一时愣住。

难怪最近总见儿子一身泥尘,早出晚归。

“没错。”

王炅点头。

“遵命。”

刘晔躬身应诺。

荀攸也收起思绪,正色道:“主公,左护军甘宁已整编第二军团,三日后即将开赴吴郡,在沿海操练水军。”

“准了。”

王炅颔首。

“喏。”

二人施礼后退出厅堂。

走出府门,刘晔望着城中灯火,不禁感叹:“公达才略盖世,其子亦心系苍生,仅在书中读到‘水稻三熟’四字,便立即着手试种!”

荀攸苦笑着摇头:“政务繁忙,竟从未细问过他的学业。”

“明日便可见分晓了。”

刘晔摆了摆手,抬步朝自家府邸走去。

显然,一年三熟的设想,对他冲击极大。

当今天下仍以农为本,若真能实现稻作三收,百姓将不再忍饥挨饿,国库也将更加丰实。

这对大蜻而言,对亿万民众而言,皆是莫大福祉。

八月,秋收时节。

南方多雨,气候却温和宜人。

清晨,王炅便带着大小乔、王虎等人出门。

张昭、诸葛瑾等人听闻水稻三熟之事,也都早早起身赶来。

大蜻城南门外。

早已聚集了一群以荀缉为首的农科学子。

一名少年怯生生地问:“师兄,主公真的会来吗?”

“当然。”

荀缉头戴斗笠,卷着裤腿,肩扛镰刀,语气笃定:“昨夜我已经上报学府司丞,是他亲自去府中禀告的。”

“缉儿。”

忽然间,荀攸与刘晔从人群中走了出来。

荀缉喉咙一动,僵硬回头:“父、父亲?你们怎么来了!”

“公达先生!”

“子扬先生!”

顿时,数十名学子纷纷躬身行礼。

荀攸望着一群头戴斗笠、肩扛镰刀的年轻学子,眼中流露欣慰:“你们才是大蜻的希望。

若能实现稻作三季收获,天下百姓便再不会饿殍遍野,我该向你们躬身行礼才是!”

荀缉连忙摆手,脸上带着苦笑:“父亲这话可是折杀我们了!”

“住嘴。”

荀攸瞪了他一眼,随即转向众人介绍道:“这位是姑臧来的贾文和先生,主公特地从南阳请回的治世奇才。

往后或参与军政要务,也会在大蜻讲学授业。”

“见过文和先生!”

荀缉与诸学子齐齐拱手行礼。

贾诩轻轻点头,神情淡然。

水稻三季成熟?闻所未闻。

这般惊动天下的创举,他也实在按捺不住想亲眼一见。

不多时,王炅一行抵达城门。

大蜻六部官员连同百余名农科学子列队出迎,一路南行数里,终于望见连片整齐的水田。

稻浪翻涌,青黄相间,有人穗初成,也有的已染金秋。

这一路,王炅未曾与贾诩多言,满心所系,皆在三熟稻之事。

“主公请看。”

荀缉指向前方一片田地,讲解道:“农学院在此开垦三十亩试验田。

其中十亩依节气耕作,仅收两季,此法在荆州颇为普遍;另十亩按月接续播种,第三茬刚抽穗不久,只怕寒冬一至便会冻毙。”

“那剩下那些呢?”

王炅立于田埂之上发问。

“余下十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