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抵达村落(1/2)
夕阳的金辉漫过后山山脊,将山脚下的洪溪村染成一片暖橙。况国华跟着林墨走在村口的土路上,布包带子在肩上轻轻晃动,里面的旧衣物与长剑随着脚步发出细微的摩擦声——这是他几十年来第一次如此真切地走进山下的村落,泥土的芬芳、炊烟的暖意,还有村民们劳作的身影,都让他紧绷的神经渐渐松弛。
“前面就是晒谷场了,”林墨指着不远处铺着金黄稻谷的空地,语气中带着几分自豪,“每年秋收后,村民们都会把稻谷晒在这里,晚上就轮流守着,怕被山鼠或飞鸟糟蹋。您看,那几个正在翻谷的,是村里的老陈和他儿子,老陈种稻的手艺在村里是最好的,每年的收成比别家多两成。”
况国华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两名穿着粗布短打的汉子正弯腰用木耙翻晒稻谷,动作娴熟而默契。听到林墨的声音,老陈抬起头,看到况国华,眼中闪过一丝好奇,却也只是笑着点了点头,便继续低头干活——村民们早已从林墨口中得知会有一位“高人”来村,虽好奇,却也懂得分寸,不随意打探。
“村里的人都这样,性子淳朴,不喜欢多问别人的私事。”林墨察觉到况国华的目光,笑着解释,“您要是住得久了就知道,谁家有困难,不用开口,邻里都会主动帮忙。去年冬天,张婶家的屋顶漏雪,村里的壮丁们连夜就帮着修好了,还没要一分钱。”
况国华点了点头,心中的陌生感又淡了几分。他想起隐居时,偶尔下山换盐,村民们也是这样,只会热情地递上热水,从不多问他的来历或去处。这份恰到好处的善意,比任何刻意的讨好都更让他安心。
走过晒谷场,前方传来一阵清脆的笑声。一群穿着补丁衣服的孩子正围着一棵老梨树追逐嬉戏,看到林墨,都兴奋地跑了过来,围着他叽叽喳喳地喊:“林大哥!你回来啦!有没有带野果子?”
林墨笑着从口袋里掏出几颗野山楂,分给孩子们:“今天没来得及摘,明天带你们去后山摘好不好?”孩子们欢呼着接过山楂,又好奇地看向况国华,眼中满是天真。
“这是况爷爷,是林大哥请来的高人,以后会住在我们村。”林墨蹲下身,温柔地对孩子们说,“你们要乖乖听话,不能打扰况爷爷休息,知道吗?”
“知道啦!”孩子们齐声应道,又对着况国华甜甜地喊了一声“况爷爷”,才蹦蹦跳跳地跑开,继续追逐嬉戏。
况国华看着孩子们欢快的背影,嘴角不自觉地牵起一丝笑容。他想起当年兄弟们的孩子,若是还在,想必也该这么大了。这份久违的童真,像一缕阳光,悄悄照进了他尘封已久的心底。
“前面就是安全屋了,”林墨站起身,指着不远处一间加固过的石屋,“之前日军来犯时,村民们就躲在这里。现在安全了,就改成了临时的议事点,您要是暂时没地方住,可以先在这里落脚,等村东头的木屋修好,再搬过去。”
况国华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石屋的门敞开着,里面隐约传来说话声。走近了才发现,村长正和几名乡勇围着一张木桌,讨论着什么,桌上还摊着一张后山地形图。
“况前辈,您可算来了!”村长看到他们,立刻站起身,热情地迎了上来,“快进屋坐,我刚让老伴煮了热茶,还热着呢!”
况国华跟着走进石屋,屋内的陈设简单却整洁——墙角堆放着粮食和草药,中间摆着一张宽大的木桌,桌旁放着几把粗木椅,墙上挂着几支猎枪和弓箭,显然是乡勇们的武器。
“我们正讨论明天的哨探安排,”村长给况国华倒了一杯热茶,递到他手中,“日军虽然暂时撤退了,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得派人盯着黑风岭的动向,防止他们突然反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