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珍珠(七)(2/2)
宋远征焦急地喊道。刘乃超咬了咬牙,眼睛突然一亮,他想起前方有一片礁石区,在他初次抵达珍珠产地时,自己曾经研究过航海图,他注意到海图边缘标注了暗礁带,他还特意在航海日志上画了星标。他心中有了主意,迅速调整航向,朝着礁石区驶去。
商船在礁石间灵活穿梭,原来这艘商船是改装过的缉私艇,装有侧推器,在狭窄的水域如鲨鱼般灵活。那些快艇却因体型小、速度快,在礁石区行驶不方便调头,屡屡触礁,很快就被甩在了后面。
众人终于松了一口气,刘乃超也缓缓放下紧握的双手。经历了这场生死危机,大家都深刻意识到,安稳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以后再也不冒这种危险了。就在大家刚缓过神来,还没来得及彻底放松,突然,天空中一道惊雷炸响,仿佛是大自然发出的又一次警告。紧接着,一股比之前更强大的气流席卷而来,风暴再次袭来。原本稍有平静的海面瞬间又变得汹涌澎湃,小海湾也不再是安全的避风港。
船身再次剧烈摇晃起来,刚刚坐下的众人又被甩得东倒西歪。缆绳在暴风中呜咽,如同被俘的蛟龙扭动铁青身躯,木桩在甲板上划出带血的抓痕。刘乃超迅速起身,重新握紧方向盘,试图在这更猛烈的风暴中稳住船。他的掌纹深深刻进舵轮,汗珠顺着青铜舵盘的花纹蜿蜒成微型运河。老宋和渔民们脸上的惊恐再度浮现,他们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又被这突如其来的风暴扑灭。
宋远征心中一紧,他心中的担忧兑现了,他没想到风暴竟然真的会卷土重来。他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仔细感受着海风的变化,试图寻找应对之策。此时,船外的浪头一个比一个高,不断地拍打着船身,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商船再一次面临着生死危机。
突然,商船被一个巨大的浪头打翻,众人落入了波涛汹涌的海中。冰冷的海水瞬间将他们包围,大家在浪涛中拼命挣扎着。宋远征在水中努力寻找着父亲和师傅的身影,他大声呼喊着他们的名字。老宋在水里呛了好几口水,体力渐渐不支,就在他感觉自己快要沉入海底时,一只手紧紧抓住了他,是宋远征。“爹,坚持住!”
宋远征拼尽全力,带着老宋往漂浮在海面的木板游去。与此同时,刘乃超也在努力游向他们。周围的渔民们也在艰难地求生,有的抓住了船上掉落的物品,有的相互扶持着。那是寒冬腊月,海水冰冷刺骨,像无数把冰刀割在身上,每划动一下都要耗费巨大的力气。没过多久,就有渔民坚持不住,被冻僵了身体,缓缓沉入海底。宋远征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消失,心中满是悲痛和绝望,但他不敢停下,死死抓着木板,带着父亲和师傅往岸边的方向游。刘乃超的体力也快耗尽了,他嘴唇发紫,声音颤抖地说:“远征,我……我不行了。”
宋远征咬着牙,大声喊道:“师傅,你撑住!我们一定能上岸!”
就在他们几乎要绝望的时候,远处突然出现了几艘救援船,原来是之前他们发出的求救信号起了作用。救援船探照灯刺破雨幕的瞬间,像上帝撕开创世纪的第一道裂缝。救援人员迅速抛下救生圈。宋远征拼尽全力将老宋和刘乃超推向救生圈,可冰冷的海水让他们的动作变得迟缓。老宋抓住了救生圈,而刘乃超却在最后一刻体力不支,手从救生圈上滑落。老宋握救生圈的手没了力气,宋远征想去拉他,却被老宋死死拽住,“远征,别管我,救师傅!”老宋大喊。
宋远征含着泪,再次游向刘乃超,就在他快要碰到刘乃超时,一个大浪打来,将刘乃超卷走。宋远征疯狂地呼喊着师傅的名字,可声音很快被海浪淹没。老宋看到刘乃超被浪卷走的瞬间,心中一阵剧痛,他松开了救生圈,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朝着刘乃超消失的方向游去。宋远征瞪大了眼睛,大声呼喊:“爹!”
可老宋没有回头,他只想去救自己的兄弟。冰冷的海水不断灌进他的口鼻,他的意识渐渐模糊,但他的手仍在奋力划动。终于,他摸到了刘乃超的衣角,他死死抓住,将刘乃超往上托。就在这时,又一个巨浪打来,将他们再次卷入海底。老宋感觉自己的身体越来越沉重,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但他不后悔,能在最后时刻救下刘乃超,他觉得值了。海水慢慢将他淹没,他的眼前逐渐黑暗,而刘乃超此时也已意识模糊,恍惚中感觉有人托着自己,可那股力量越来越弱。就在他以为自己也要沉入海底时,一只强有力的手抓住了他,是救援人员。他用尽气力想抓住那只手,无奈手已经不听使唤。又一个巨浪打来,刘乃超再一次被卷走。救援人员迅速追赶,可是刘乃超已经沉入海底,救援人员在水里打捞很久都没有找到。宋远征亲眼目睹众乡亲一个个沉入海底,最后连父亲和师傅也沉入海底,他彻底绝望了,此时的他也已经意识不清,浑身冻得直打哆嗦,救援人愿为了赶紧把宋远征带回去救治,放弃了继续打捞其他人的计划。他们知道,就算打捞上来,也没有生还的可能。此时,风暴渐渐平息,海面恢复了平静,但众人的心情却久久无法平静。所幸的是,宋远征经过急救,身体状况逐渐恢复。
几天后,宋远征在同事的陪同下来到海边,看着平静的海面,心中满是悲痛,他的眼泪随着他疯长的思想变成了结晶体。这场灾难让他们失去了太多,那些鲜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这片冰冷的海域,他的师傅、他的父亲、还有那些乡亲们,都将在这里长眠。
多年后,宋远征已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航海专家。远洋公司也早在几年前搬到云港市。一天,远洋公司收到一份上级渔政部门的报告,称在当年事故海域发现了一艘疑似辽远16号的船只残骸。宋远征得知消息后心中一惊,立刻申请公司组织团队前往调查。当他们到达那片海域,成功打捞起残骸后,竟在船内发现了一个密封的箱子。打开箱子,里面有一本航海日记。日记是刘乃超写的,泛黄的纸页上浮现出刘乃超年轻时的笔迹:
“1949年,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辽远16号首航,单次运载量创渤海湾记录。”
“1951年,台风‘白露’中救回12艘渔船,全员生还。”
“1953年,开辟新航线,让兴旺岛的海产远销海外。”
“1954年,远渡重洋,完成首单海外贸易,成为渤海湾佳话。”
“1955年,驱逐外敌船只三艘,成功完成稽查任务。”
“……”
看到这里,宋远征早已泪流满面。他明白了父亲和师傅当年的选择,他们不仅是为了生计,更是为了国家。父亲和师傅的形象在他的眼前再现,那是顶天立地的存在。自己长期以来守护村庄的远大理想,只不过是一个光斑而已。此后,宋远征将这本日记捐给了博物馆,让更多人了解辽远16号的故事,了解那一代航海人对国家的无私奉献。打捞上来的辽远16号,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完成了全新的修整,获得了重生,成为了那段峥嵘岁月的不朽见证,激励着后人继续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宋远征知道,这不仅是一艘船的重生,更是他们勇气与信念的延续,未来,他将带着这份精神继续在航海之路上前行。
退休后的宋远征追随辽远16号的足迹搬到港东五街,他有辽远16号的“专有通行证”,观摩辽远16号大船的游客都能看到一个刻着航海记忆的老水手,他活成港东五街的人文风景。岁月留给他珍珠色的创伤,让他在老年罹患阿尔茨海默症。他记得1956年的海难,记得失去的同胞,他把对师傅刘乃超的感恩忘得一干二净。他开始痛恨这个社会,痛恨金钱,痛恨师傅,甚至痛恨自己的父亲。他觉得自己才是灵魂最高尚的人,只有自己才配得上辽远16号。
那天风和日丽,宋远征在辽远16号上“巡逻”,他记忆的闸门打开了,他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