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没有弯的路(2/2)
李守业说:“我有空就过来,公社现在都要求干部住招待所,吃大食堂,过集体生活呢。”
曲桂娥笑了:“这是要让你们过牛郎织女的生活吗?”
李守业说:“差不多吧,一朝天子一朝臣,现在是吴永正当公社书记,他是工作狂,对大家要求高。”
高秀平取笑道:“什么要求高,我看他就是瞎嘚瑟,自己不回家陪老婆,让你们大家一起陪着他在公社过光棍的生活,什么人啊?幸亏我没嫁给他。”
吴永正曾经追求过高秀平,那时候,他还是公社的秘书。后来,他在工作中对情敌李守业使过绊子,所以高秀平对他有成见。
现在他荣升为公社党委书记,职位高了,眼界也开阔了,没有再为难过李守业。
李守业姿态很高:“他也是为了工作嘛,大家都得配合。”
高秀平一听更来气了,瞪大了眼睛,双手叉腰:“为了工作也不能这么不近人情啊!谁家没个老婆孩子的,都不管不顾了?这公社又不是离了他就转不了,凭什么让大家都跟着他受苦!”
她越说越激动,脸涨得通红,“这不是瞎折腾吗?把大家的生活都搅得一团糟。他要是真有本事,就把公社的经济搞上去,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而不是搞这些形式主义的东西!”
曲桂娥赶紧拉了拉高秀平的手,劝道:“秀平,消消气,别这么说,小心让人听见了惹麻烦。”
高秀平用力甩开母亲的手:“我才不怕!这种不合理的要求,就该有人站出来反对!不能让他这么胡作非为下去。”
李守业见妻子不理解:“秀平,你不懂,现在这形势,大家都得跟着政策走。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是上面要求,吴书记也是想把公社管理得更好,才推行这些制度。”
高秀平反驳道:“那也不用天天住在公社招待所里呀。”
李守业解释说:“上面要求随时待命,集中精力,这是‘继续革命’氛围的体现。大家都遵守,我们不能搞特殊。再说,集体生活也有好处,能增进干部间的交流,更好地推动工作。”
高秀平气得跺脚:“可这严重影响到每个小家庭的生活了!他自己不回家,也不想想别人家里的难处。”
李守业皱着眉说:“这也是暂时的,等工作有了成效,情况也许就会改变。你在娘家好好养着,别为这些事操心了。”
高秀平哼了一声:“我看他就是独断专行,也不考虑大家的意见。”
李守业继续做妻子的思想工作:“大家都没有意见,就算有意见,也不敢说,没有人像你这样,敢说吴书记的坏话。再说,吴书记是干正事的人,他准备在兴旺岛修一条没有弯的路。”
高秀平撇了撇嘴:“他知不知道自己半斤还是八两,也不撒泼尿照照自己。”
曲桂娥笑了:“这可真是有些吹牛,哪有不打弯的路啊?那种笔直的路只存在希望里。”
李守业也笑了:“有希望总是好事,我才不想操那心,让干啥就干啥,考虑太多累得慌。”
高秀玲听说姐夫李守业住公社招待所不让回家,她笑了:“姐,你怎么不找人理论了?你不是说忠诚到城里工作不负责任吗?那姐夫住招待所不回家,不是一样的吗?”
高秀平真是佩服妹妹的思维模式:“你这么想也对,起码自己心里平衡,我不想再干预你的事情了,你自己好好照顾自己,忠诚的工资记得看紧点,他在食堂工作,也不需要花什么钱。”
高秀玲机械地点了点头,姐姐的话,也不知道她听没听进去,反正她经常是这个耳朵听,那个耳朵冒。
入了冬,林淑芳的病情愈发沉重。一日,她精神头忽然好了些,含糊地说想吃一口“渍菜粉”。
高秀玲二话不说,从半人高的酸菜缸里捞出一颗腌得泛黄透亮的酸菜,在冰冷的屋里呵着气,细细地切了丝儿。
她想起了丈夫郑忠诚给她做的土豆丝,那细细的土豆丝均匀如发丝,口感爽脆。可如今丈夫总不在家,好久没吃到了,她默默地摇了摇头。
她又泡上粉条,酸菜丝下锅时那吱啦一声响和随之升腾的酸香蒸气,瞬间充满了整个屋子,病态中的婆婆陡然来了精神,浑浊的眼睛熏得亮了一亮。
这人间烟火气让高秀玲感觉,生活好像并没有那么苦。反倒是,别有一番滋味。
就像眼前的渍菜粉,虽带着酸菜发酵后的酸,可与粉条的软糯、五花肉的醇香融合在一起,竟生出别样的温暖与满足。
她喂婆婆吃下这一口地道的家乡味时,感觉自己伺候的不仅是一个病人,更是一份即将随传统一同远去的、关于这片黑土地的念想。
姐夫李守业口中“吴书记要在兴旺岛修一条没有弯的路”的宏图,成了村里人茶余饭后苦涩的笑谈。
男劳力们大多被抽调去“大会战”,导致各家各户秋收的人手奇缺。高秀玲地里的庄稼,最终是靠母亲曲桂娥挨家挨户说尽好话,才由村里剩下的老弱妇孺们互助着收回来的。
那条象征着理想与进步的笔直的路,在高秀玲这些被时代洪流裹挟的农村妇女看来,远不如田埂间那条被她们踩得歪歪扭扭、却能直通家门口的小径来得实在与温暖。
正当高秀玲觉得快要被生活压垮时,婆婆林淑芳的病情竟意外地有了好转的迹象,甚至能含糊的叫她一声“玲儿”了。
这片刻的慰藉还没来得及让她喘口气,村长高连发就敲开了她家的门,通知她:“郑忠诚现在是城市户口,他在村里的耕地,明年就要被收回了。”
刚刚看到一丝光亮的生活,瞬间又被推向了另一个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