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基石新立 潮头勇立(1/2)
省轻工局那一纸“原则同意”的批复,如同一声发令枪响,标志着青山皮革工贸联合社与陈嘉佑的合资项目,终于突破了最关键的政策壁垒,进入了实质性的快车道。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不仅飞遍了李家沟,也震动了整个古塬县。一个村级联合社,竟然真能引来外资,办成合资企业,这在当时,无疑是放了一颗不小的卫星。
联合社内部,欢腾的气氛持续了数日,但李卫国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深知,批文只是拿到了入场券,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刚刚开始。合资公司如同一个刚刚拿到准生证的婴儿,需要投入巨大的心血和资源去哺育、去建设。
首要的难题,便是资金。
根据合资协议,中方(青山联合社)需要以评估后的资产和部分现金入股。资产评估作价解决了资产部分,但现金部分,对于刚刚起步、利润尚薄的联合社来说,依然是一笔巨大的压力。扩建新工坊、购置新设备、招聘培训新员工、储备原材料……桩桩件件都需要钱。
李卫国召集管理层开会,将账面上的资金和未来几个月的预期收入盘了又盘,缺口依然明显。
“能不能向信用社贷款?”陈总经理提出建议。
“我问过了。”李卫国摇头,“信用社额度有限,而且对这种合资项目,审批很严,周期也长,远水解不了近渴。”
“要不……跟陈先生商量一下,看他们能不能提前注入部分资金?”王福根试探着问。
“协议里写明了资金到位节点,提前支取,恐怕会影响后续的信任,也容易在谈判中丧失主动权。”李卫国否定了这个想法。与外资合作,既要争取利益,也要遵守商业规则,维护信誉。
会议室里一时陷入了沉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是摆在面前最现实的困难。
李卫国沉吟良久,目光扫过众人,缓缓开口:“外部融资困难,那就眼睛向内!我提议,在联合社内部,面向全体社员,发起一次‘集资入股’!”
“集资入股?”众人都是一愣。
“对!”李卫国解释道,“就是社员在原有劳动报酬的基础上,自愿拿出部分积蓄,投入合资公司,折算成股份。年底不仅可以按劳分配,还可以按股分红!这样,既能解决我们眼前的资金缺口,又能把社员和合资公司更紧密地捆绑在一起,真正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这个想法,在当时无疑是相当大胆和前卫的。将社员变成股东,意味着分配方式的重大变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