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穿越79在东北打猎人生 > 第115章 临行前的惊雷

第115章 临行前的惊雷(1/2)

目录

崭新的样品获得了上下一致认可,如同给紧绷已久的筹备工作注入了一剂强效舒缓剂。设计部和小刘扬眉吐气,样品车间的老师傅们也与有荣焉。整个青山公司弥漫着一种曙光在望的振奋感,众人干劲十足地投入到参展前的最后准备中——完善样品数量、精心包装、制作宣传图册、反复演练产品介绍。

李卫国更是亲自把关宣传图册的每一个细节,要求务必采用进口铜版纸印刷,图片清晰,排版简洁大气,中英文对照务必准确。他甚至口述,让何森和林晓燕润色,撰写了一份言简意赅、突出青山皮革品质与设计理念的企业介绍,准备在广交会上散发。

就在一切有条不紊地推进,离出发去广州只剩不到一周的时候,一声突如其来的惊雷,在看似平静的湖面上炸响。

这天下午,李卫国正在办公室与林晓燕、何森最后确认参展人员的行程和分工,秘书小张脸色发白,连门都忘了敲,直接冲了进来。

“李总!不好了!”小张气喘吁吁,手里捏着一份皱巴巴的报纸。

“慌什么?慢慢说。”李卫国眉头一皱,沉声道。

小张将那份省城发行的《经济参考报》递到李卫国面前,手指颤抖地指向第二版右下角的一篇豆腐块文章。文章的标题颇为耸动:

《“山沟”欲闯“广交会”,是魄力还是冒进?》

文章没有直接点名,但通篇的暗示性极强——“某内陆县镇企业,凭借几台引进设备,便欲在强手如林的广交会分一杯羹”、“产品设计东施效颦,缺乏核心竞争力”、“管理方式家族化,与现代企业制度相去甚远”、“据悉,其激进扩张已引发内部资金链紧张”……

虽然没有点名,但“内陆县镇”、“引进设备”、“家族化管理”、“青山”等关键词,几乎是将青山公司的标签明晃晃地挂了出来。文章笔锋犀利,极尽嘲讽之能事,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乡镇企业“不自量力”的鄙夷,并隐晦地质疑其获得广交会名额的合规性。

办公室里瞬间一片死寂。

何森一把抓过报纸,快速扫了一眼,脸色顿时铁青:“胡说八道!这完全是污蔑!”

林晓燕接过报纸,越看眉头皱得越紧,她抬头看向李卫国,眼中充满了担忧:“这文章来者不善,时机也选得太巧了。在我们即将出发的时候发出来,目的很明显。”

李卫国面沉如水,接过报纸,目光冰冷地扫过那一个个刺眼的铅字。他的手指在“家族化管理”和“资金链紧张”这几个字上微微停顿了一下,眼底深处闪过一丝寒芒。

“查!”他只说了一个字,声音不高,却带着刺骨的冷意,“小张,立刻去查,这篇文章是谁的手笔,消息来源是哪里?何森,你通过你在省城的关系网,摸摸底,看看是谁在背后搞鬼。”

“是!”小张和何森立刻领命而去。

办公室里只剩下李卫国和林晓燕。

“你怀疑是谁?”林晓燕轻声问道。

李卫国走到窗边,看着楼下忙碌的厂区,沉默了片刻:“县里那位看我们不顺眼的领导,没这个能量直接把文章插到省报。赵虎那个混混,更没这个脑子。看来,是我们最近风头太劲,碍了某些人的眼,或者是……抢了某些人的蛋糕。”

他转过身,脸上看不出太多的慌乱,只有一种山雨欲来的冷静:“这篇文章,杀伤力不在于它说了什么,而在于它出现的时机和场合。它会在广交会前,给我们潜在的合作伙伴、客户,甚至是我们自己的团队,心里埋下一根刺。”

果然,不到一个小时,各种影响便开始显现。

先是县里陈总经理打来电话,语气焦急:“卫国,看到省报那篇文章了吗?怎么回事?现在县里一些领导都在过问,压力很大啊!会不会影响你们去广交会?”

紧接着,厂区里也开始流传开各种窃窃私语,一些原本就对快速扩张心存疑虑的老员工,脸上又露出了担忧的神色。甚至有两个原本谈得差不多了,准备等广交会后再签合同的省内经销商,也打来电话,措辞委婉地表示需要“再考虑考虑”。

一股不安的暗流,开始在青山公司内部悄然涌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