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断腕与决心(1/1)
李卫国那句“标准一寸也不能降”如同军令,在青山公司内部激起了巨大的涟漪。返工的命令下达后,车间里的气氛瞬间变得压抑而沉重。
看着那些几乎已经完成、却因为微小瑕疵而被判定为不合格的产品被拆开,老师傅们心疼得直嘬牙花子。那些都是顶好的皮料,浸透着他们的汗水和时间。年轻工人们更是情绪低落,连续多日的高强度工作和紧绷的神经,本就让他们疲惫不堪,如今辛勤劳动的成果被否定,挫败感和委屈难以抑制。
“这……这针脚就歪了一丁点,根本看不出来,也不影响用啊!”一个年轻女工看着自己缝制的包被拆线,眼圈都红了。
“李总这要求也太高了吧?这得干到什么时候去?”有人小声抱怨。
“就是,成本这么高,到时候赚不赚钱还两说呢……”
窃窃私语和消极情绪开始在车间里弥漫。连一向坚决执行李卫国命令的赵德柱,看着堆积起来的返工品和进度表上停滞不前的数字,脸上也写满了焦虑。
更大的压力来自于内部。李建国第一个坐不住了,他直接冲进了李卫国的办公室,门都没关严实,声音带着火气:
“卫国!你不能这么干!这么返工下去,工期肯定赶不上!皮料损耗又高,县里那十万块能烧几天?到时候交不了货,赔钱不说,咱们厂子都得被拖垮!”
李卫国从一堆生产报表中抬起头,脸上带着连日操劳的疲惫,但眼神依旧锐利:“大哥,工期紧张,成本高,这些我都知道。但如果质量不过关,货发出去被退了,甚至影响到后续合作,那才是真正的拖垮厂子!”
“可你这标准也太死了!一点余地都没有!”李建国指着窗外车间方向,“工人们都有情绪了!再这么逼下去,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人心不是靠降低标准来聚拢的!”李卫国站起身,语气斩钉截铁,“是靠带着大家打胜仗,是靠做出让所有人都自豪的产品聚拢的!现在放松标准,就是饮鸩止渴!”
兄弟俩在办公室里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声音传到了外面,引得不少员工侧目。这是青山公司成立以来,李卫国和李建国之间第一次爆发如此公开的冲突。
就在这时,林晓燕和何森也闻讯赶来。林晓燕手里拿着几件返工的产品,脸色凝重。何森则是一脸忧色,他刚和货运代理联系过,船期不等人。
“卫国,建国大哥说得有道理,工期和成本压力确实太大了。”何森艰难地开口,“是不是……我们可以把瑕疵分级,特别微小的,是不是可以……”
“不行!”李卫国和林晓燕几乎同时开口。
林晓燕上前一步,将手里一个皮包的内衬翻开,指着一个极其不显眼、但确实存在的线头疙瘩,语气冷静而坚定:“何森,建国大哥,你们看这个。在国内市场,这或许根本不算问题。但国际买家,尤其是穆罕默德先生那种专业买家,他们会用放大镜检查每一个细节!这个线头,在他们眼里,就是质量管理混乱、工艺粗糙的证据!我们冒不起这个险!”
她看向李卫国,眼神中带着支持:“我同意卫国的决定。质量,是我们的生命线,更是我们和国际品牌竞争的唯一资本。现在手软,前面所有的努力都会付诸东流。”
李卫国感激地看了林晓燕一眼,她的支持在此刻显得尤为重要。他重新看向李建国和何森,语气放缓,但依旧不容置疑:
“大哥,何森,我知道你们是为公司好。但这一次,我们必须断腕!舍不得这些返工的成本和时间,我们就可能失去整个国际市场!告诉工人们,所有返工产品,计件工资照发!同时,成立技术攻关小组,我亲自牵头,针对现在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案,提高一次合格率!我们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把效率提上来!”
他目光灼灼地看着两人:“这不是退让,是进攻!是用暂时的阵痛,换取长远的胜利!相信我,也相信我们自己!”
李建国看着弟弟眼中那熟悉而又陌生的坚毅光芒,又看了看旁边态度坚决的林晓燕,重重地叹了口气,一拳砸在门框上:“罢了罢了!你说咋干就咋干吧!我再去安抚工人!”
何森也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好吧,外贸这边我再想办法协调,看看能不能争取一点时间。”
内部的阻力,暂时被李卫国强硬的决心和林晓燕专业的支持压了下去。命令被不折不扣地执行。车间里,工人们虽然仍有抱怨,但在“返工照发工资”的安抚和李卫国亲自带着技术骨干蹲点解决问题的行动下,情绪渐渐稳定,重新投入到更加精细、也更加耗时的工作中。
李卫国说到做到,他组织赵德柱和几个顶尖的老师傅,针对缝线不匀、皮料损耗高等具体问题,逐一分析原因,改进工具,优化操作手法。他甚至将新厂区的灯光进行了调整,让工人在操作时能看得更清楚。
断腕是痛苦的,但决心之下,孕育着新生。青山公司这艘航船,在遭遇风浪颠簸后,凭借着舵手不容动摇的决心和全体船员逐渐凝聚的共识,调整着姿态,继续向着目标,艰难却坚定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