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铁槊镇唐末 > 第185章 裂痕初现

第185章 裂痕初现(1/2)

目录

中和十年的春天,来得迟而料峭。黄河的冰凌尚未完全消融,昭义与河中边境的榷场却已恢复了喧嚣。表面上,煤铁盐帛的交易如火如荼,两地商旅往来不绝,呈现出一派和睦景象。然而,冯渊播下的猜疑种子,已在河中的土壤中悄然发芽,并随着几起精心策划的“意外”而迅速滋生蔓延,最终在王重荣家族内部,引爆了第一道深刻的裂痕。

裂痕的焦点,集中在王重荣与其弟、晋州刺史王重盈之间。王重盈性格刚愎,骁勇善战,自诩功高,对兄长王重荣优柔寡断、一味守成的作风早已不满。昭义察事房持续不断的暗中煽动与利诱,如同不断加码的砝码,彻底压垮了兄弟间本就脆弱的信任天平。

导火索是一批军械。王重盈以“加强晋州防务,以备河东”为由,向蒲州请求调拨一批强弓硬弩。王重荣本就对弟弟势力坐大心存忌惮,加之近期边境“摩擦”皆指向北部方向,使他疑心王重盈是否有异动,便以“库府空虚,需先保障蒲州防务”为由,仅拨付了少量劣质器械。此举彻底激怒了王重盈。

恰在此时,又一起“意外”发生:一支从晋州出发、前往蒲州运送春季盐利的车队,在途中遭遇“不明身份”的马匪袭击,损失惨重。现场遗落的箭矢,经查竟带有蒲州军标记的变体!尽管王重荣严令彻查,并遣使向王重盈解释,声称此乃有人栽赃嫁祸,但疑窦的种子一旦种下,便迅速长成参天大树。王重盈认定这是兄长欲削其羽翼、甚至加害于自己的信号。

暴怒之下,王重盈拒不赴蒲州述职,并下令紧闭晋州城门,加强戒备,同时暗中与昭义察事房接触更密。河中节度使府与晋州之间,公文往来骤然带上了火药味,信使的脸色一次比一次难看。兄弟不和的传闻,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了河中各地,军心、官心随之浮动。

河中内斗的消息,被察事房以最快速度传回潞州。砺锋堂内,李铁崖、冯渊、韩德让闻讯,精神大振。

“将军,时机将至!”冯渊目光灼灼,“王重荣、王重盈兄弟猜忌已深,几近决裂。此乃天赐良机!我军当火上浇油,促其速反!”

“如何加油?”李铁崖沉声问。

“可双管齐下。”冯渊成竹在胸,“其一,加大对王重盈的暗中支持。通过察事房,向其输送一批精良军械(可标记为缴获自宣武军的式样),助长其实力与野心。其二,对王重荣,则继续示弱示好。可再遣一使,携厚礼赴蒲州,‘关切’地询问晋州之事,言我昭义愿效绵薄之力,‘调解’兄弟纷争,实则窥探其虚实,加剧其焦虑。”

“王重盈若反,我军当如何?”李铁崖再问。

“若王重盈反,河中立时大乱。”冯渊分析道,“王重荣必调兵平叛。届时,河中部州郡兵力空虚,防务必露破绽。我军可应王重荣‘请求’,以‘助剿叛军、维护盟好’为名,遣一支精兵,自泽州西出,直插河中腹地!明为助战,实为抢占要隘,最好是……解县盐池!”

“解县盐池!”韩德让眼中一亮,“若得此盐利,我军粮饷可宽裕数倍!”

“然,此举风险极大。”李铁崖沉吟,“王重荣岂会坐视我军进入腹地?朱温、李克用又岂会坐视?”

“故,需快、需巧!”冯渊道,“兵力不需多,但需极精,行动需极其迅猛。以王琨将军率‘虎贲’营并数千精锐,趁乱突入,直扑解县,造成既成事实。同时,大军陈兵边境,以为威慑。对外则宣称,此乃应盟友之请,暂代守土,待乱平即还。王重荣内外交困,必不敢立刻与我翻脸。待其与王重盈两败俱伤,河中局势,便由不得他了!”

“便依此计!”李铁崖决断,“传令王琨,秘密集结三千精锐于泽州西境,随时待命!察事房加紧活动,务必促使王重盈尽早举事!另,遣使之事,就有劳韩老选派干练之人。”

蒲州节度使府内,王重荣焦头烂额。弟弟的叛逆迹象已昭然若揭,北面河东李克用似有异动,东面昭义李铁崖看似友好,却总感觉其笑容背后藏着刀子。境内流言四起,皆言他刻薄寡恩,不能容人,才逼反了亲弟。一些原本中立的州县官员和将领,态度也开始暧昧起来。

昭义使者的再次到来,更是让他心情复杂。使者言辞恳切,送上厚礼,对晋州之事表示“严重关切”,并主动提出愿意“斡旋”。王重荣既希望借昭义之力威慑王重盈,又深恐引狼入室。他婉言谢绝了“出兵助剿”的建议,只同意加强情报共享,共同防范“外来威胁”(暗指河东或宣武)。

这种首鼠两端的态度,更让王重盈认定兄长已与外敌勾结,欲除自己而后快。河中上空,战云密布,兄弟决裂,已箭在弦上。

河中内乱的消息,同样迅速传到了汴州和太原。

朱温闻报,抚掌大笑:“好!二王相争,河中必乱!此乃天助我也!”他立即召集谋士,“速派细作,潜入河中,设法接触王重盈,许以高官厚禄,诱其投我!若其不从,便促其与王重荣死斗!待其两败俱伤,我军便可挥师西进,收取渔利!”

李克用得知消息,碧眼中闪过一丝凶光:“王重荣、王重盈?两只土狗互咬,没甚意思。不过……河中若乱,倒是给了某南下邢、洺的借口。告诉李嗣源,给某盯紧了,一旦有机可乘,即刻出兵,拿下滏口!”

各方势力都将贪婪的目光投向了即将内乱的河中,如同一群饿狼,环伺着一只即将倒下的麋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