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立规矩与靖王的疏离(2/2)
林老实和石猛率先表态支持,伙计们见规矩清晰,赏罚分明(林小满也宣布了根据表现提升工钱和奖金的计划),也都纷纷点头,表示愿意遵守。
这套“规条”的推行,初期虽然有些繁琐和不适应,但很快显现出效果。分工明确后,效率显着提高,混乱的场面得到控制;流程标准化减少了出错率;安全条例的强调,让每个人都绷紧了警惕的弦。尤其是石猛,他将安保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日夜巡查,使得那些窥探的“生面孔”再难靠近核心区域。
“林记”的经营,开始从依靠个人魅力和手艺的“人治”,向依靠制度和流程的“法治”初步转型。虽然依旧稚嫩,却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内部整顿初见成效,林小满稍稍松了口气,便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新店面的布置和新点心的研发上。她深知,要保持竞争力,必须不断推陈出新。
然而,就在“林记”逐渐步入正轨之际,林小满隐隐感觉到,来自靖王赵琰那边的“关照”,似乎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以往,赵琰虽不常现身,但总会通过随从或王公公,在她遇到重大危机时及时传递消息或施以援手。但自千叟宴后,尤其是“林记”扩张以来,这种联系明显减少了。那位沉默的随从未再出现,王公公也音讯全无。就连她偶尔想起赵琰那句关于“吸管汤包是福是祸”的提醒,试图琢磨其深意时,也得不到任何来自他那边的反馈。
这种变化,让林小满在感到一丝轻松(毕竟受人恩惠太多,压力也大)的同时,更多是不安和……一丝难以言喻的失落。是她做错了什么?还是赵琰觉得她已站稳脚跟,无需再过多关注?又或者……他有了新的谋划?
这种忐忑,在几天后的一次偶遇中,得到了印证。
那日傍晚,林小满亲自去一家新联系上的、信誉不错的瓷器店挑选定制一批印有“林记”标识的碗碟。返回途中,路过汴河畔最繁华的御街时,她远远看到了一辆熟悉的、装饰低调却难掩华贵的马车停在“八珍楼”总店门口。车帘掀开,一身常服的靖王赵琰,正由“八珍楼”少东家苏清远亲自躬身迎接着,步入那雕梁画栋的酒楼!
那一刻,林小满如同被一道惊雷劈中,僵立在原地!赵琰……去了“八珍楼”?还是苏清远亲自迎接?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一股寒意,从脚底瞬间窜遍全身!难道……赵琰之前的屡次相助,并非单纯出于正义或惜才?难道他与“八珍楼”之间,有着某种不为人知的联系?那他帮助自己,是为了制衡“八珍楼”?还是……另有更复杂的图谋?
无数可怕的猜测涌入脑海,让她心乱如麻。她不敢再看,慌忙低下头,快步离开,心中却已掀起了惊涛骇浪。
回到铺子,她强装镇定,但眉宇间的忧色却难以掩饰。石猛敏锐地察觉到了她的异常,关切地问:“姑娘,可是遇到了难事?”
林小满摇摇头,勉强笑了笑:“没事,只是有些累了。”她无法将心中的疑虑说出口,那牵扯到的人物和势力,太过惊人。
然而,这件事像一根刺,深深扎进了她的心里。她对赵琰的信任,开始出现了裂痕。之前种种“巧合”的相助,此刻回想起来,都蒙上了一层可疑的色彩。
就在她心神不宁之际,祸不单行,铺子里又出了新的状况。
这日,一名负责外送的新伙计满头大汗地跑回来,哭丧着脸报告:“东家,不好了!送……送到城北王御史府上的点心,那管家说……说包子馅是馊的!把点心全扔了出来,还把食盒砸了,说……说要去开封府告咱们欺世盗名!”
又是指控食物变质!而且是在她严格推行新规之后!手法与之前陷害阿福如出一辙!
林小满心中怒火升腾,却比以往更加冷静。她立刻让石猛控制住那名惊慌的伙计,详细询问送餐经过、路线、接触过什么人。同时,她亲自检查了同期制作、尚未售出的同批次点心,确认毫无问题。
这分明是又一次蓄意的栽赃陷害!而且,时机选在她内心对赵琰产生疑虑、内部管理变革的当口,狠毒且精准!
是“八珍楼”趁虚而入?还是……与赵琰那日的“八珍楼”之行有关?
林小满看着窗外沉沉的暮色,感觉一张更大、更密的网,正在缓缓向她罩来。而这一次,她似乎失去了那双一直在暗中托住她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