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无相子 > 第88章 弈春秋

第88章 弈春秋(1/2)

目录

寂灭海畔,那猴子仍悬在半空,目光死死锁着倒悬寺的黑色墙体,眉头拧成一团。额上金箍的裂纹处,一缕极淡的黑暗气息正以肉眼难辨的速度渗透,与寺庙散发出的死寂怨念产生微妙勾连——每一次金箍的微颤,都与倒悬寺的墙体震动形成呼应,层层缠绕,悄然编织成无形的羁绊。这场关于“钥匙”与“锁”的谜题,暂且让他独自品味,过多干预,反而会冲淡那份绝望催生的清醒。

我于此地已无甚趣味。那倒悬寺看守者言语间透露的“它们已经察觉”,如同投入湖心的石子,在我识海激起新的涟漪。若“它们”指的是巡天阁,此刻其冰冷的扫描波必然聚焦于五行山的封印异动与寂灭海的未知能量,三界其他角落的监控力度定会减弱。这正是我暗中行事的绝佳时机,有些潜藏的棋子,也该适时拨动了。

心念微动,周身灰雾瞬间收敛,从虚空夹缝中淡出——没有空间穿梭的波动,只是将“存在”的痕迹从寂灭海抹去,再于另一处坐标重新凝聚。眼前景象骤然切换,与之前的死寂绝地、污秽魔窟截然不同,展露出一片清雅到极致的天地。

云海在脚下缓缓流淌,如同凝结的牛乳,泛着柔和的光泽;一座宏伟阁楼悬浮于云海中央,白玉为阶,每一级台阶都透着温润的光晕,台阶边缘刻着细小的文字符箓,随云海流动微微闪烁;青琉璃为瓦,瓦面反射着天光,却不刺眼,反而将光线转化为淡淡的文华之气,萦绕阁楼四周。阁楼正上方的牌匾,由整块墨玉雕琢而成,其上以古朴篆文书就“文渊阁”三字,笔画间流淌着淡淡的金光,仿佛每一笔都承载着人道文明的重量。

此地没有仙家的缥缈仙气,没有佛门的庄严佛光,唯有浩瀚如烟海、沉凝如星河的文华之气弥漫——每一缕气息都由无数微小的文字符箓构成,篆体、隶体、楷体交织,有的符箓阐述天地至理,有的记录人道纲常,有的演化百家学说,汇聚成一片无形的“文明之海”,滋养着阁楼的每一寸角落。这里,是人道文明的汇聚之地,超越朝代更迭,独立于仙佛体系之外,不受三界纷争的直接干扰。

我周身灰雾自然内敛,模拟出一丝中正平和的清气——与文华之气虽不,却无冲突,如同水滴融入大海,不显突兀。缓步踏上白玉阶,台阶触感微凉,文字符箓在脚下轻轻闪烁,似在辨认我的“存在”。阁前并无实体守卫,唯有两尊石雕像分立两侧:左侧为捧书老者,身着宽袖儒衫,手中竹简刻着“仁义礼智信”五字,面容温和;右侧为持剑儒生,剑鞘古朴,剑身隐于鞘中,眼神锐利,透着“文可安邦,武可定国”的气度。我经过时,两尊石像的眼眸忽然闪过一丝微光,如同活人睁眼,扫过我周身灰雾,却未释放任何威压,也未阻拦,仿佛默认了我的到来。

步入阁中,眼前景象再次颠覆认知,一片无垠的星空。星空中的“星辰”是一部部巨大的典籍:竹简泛黄,记载着上古传说;玉书莹润,刻录着诸子百家的学说;金卷璀璨,记录着各朝各代的兴衰。每一部典籍都在缓缓旋转,其上文字流淌不息,偶尔有文字脱离典籍,在空中演化出春秋兴替、百家争鸣的画面,栩栩如生。

星空中央,一张石桌悬浮于虚空,石桌两侧各有一张石凳。一位身着朴素麻衣的中年文士坐在凳上,麻衣洗得发白,衣角沾着几点墨渍,却不显邋遢;长发随意披散在肩头,发丝间似乎缠绕着细微的文字光点;面容古朴平和,没有丝毫威严,却透着一种看透文明兴衰的沉静。他正独自对弈,手中执着一枚白子,目光专注地落在棋盘上。

这棋盘亦非寻常之物——棋盘表面刻着山川河流的纹路,黑白棋子落在纹路之上,并非围地争胜,而是演化着真实的景象:白子落下,便有村落兴起,百姓耕作;黑子落下,便有灾荒降临,战火蔓延。他手边放着一杯清茶,茶杯是普通的粗陶材质,热气袅袅上升,却不消散,反而化作细小的文字,融入周围的文华之气,散发出淡淡的墨香。

见我到来,他并未抬头,目光依旧锁定棋盘,只是淡淡开口,声音温润如玉石相击,带着一种执掌人道文明兴衰的厚重感,直接穿透星空的寂静:

“无相之客,不在三界五行中搅动风云,何以有暇来我这清冷之地?”

此人,正是文圣,亦被世人尊为文昌帝君——非仙非佛,乃是人道文脉凝聚的化身。自人族诞生文字、创立学说以来,他便随之出现,默默守护着文明的传承。其境界与地位,虽不属道门三清、佛门如来的序列,却足以与之并肩。他从不过问仙佛争斗,只关注人道气运的起伏,文明火种的存续。

我走到石桌对面,自然坐下,目光落在那变幻不息的棋盘上——此刻黑子正于南赡部洲的位置聚集,形成密集的阵型,隐隐要将白子包围,对应的景象中,战火与瘟疫正蔓延,百姓流离失所。“文圣这局棋,下的可是天下苍生?只是不知,若这承载苍生的棋盘倾颓,黎民百姓,又能依附何处?”

文圣执白子的手指微微一顿,指尖在棋子上轻轻摩挲片刻,终于抬起眼皮,目光落在我身上。他的眼眸清澈如孩童,不含丝毫杂质,却又深邃如古井,仿佛映照着人族万古岁月的兴衰荣辱,能看透我这“无相”之体下的本源。

“天地为盘,众生为子。棋局有盛有衰,有生有灭,亦是天道循环的一部分。”他语气平和,没有丝毫波澜,仿佛在陈述一个既定的事实,“倒是你,以怨念为基,以虚无为质,本应是搅动混乱的存在,为何突然关心起苍生的棋盘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