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骤雨将至(2/2)
陈暮点了点头,不再多问。心中却记下了“刚直”与“以天下为己任”的评价。这样的人,可用,但也需小心其过于鲜明的立场。
回到府中,已是夜幕低垂。崔婉回到内院,片刻后,一名侍女手持一封缄口的书信,来到书房。
“主公,夫人让婢子送来此信,说是清河本家方才使人送到的家书,请主公过目。”
陈暮微感意外。崔婉将本家家书直接送来给他看,这是一种毫无保留的信任,也是一种明确的姿态——她已是陈家妇,与母家往来,对夫君不当有隐秘。
他接过信,拆开火漆。信是崔婉之父,清河崔氏家主所写。前半部分皆是寻常问候,叮嘱女儿恪守妇道,相夫教子。后半部分,笔锋微转,提到族中几位子弟“颇通实务”,“愿为朝廷效力”,随信附有一份名单,并隐晦提及南征在即,或有用人之处云云。
这并非直接的请托,更像是一种试探性的推荐。陈暮放下信笺,目光深沉。士族的触角,果然通过这桩婚姻,自然而然地延伸了过来。他用不用这些人?如何用?这需要权衡。用,可安抚崔氏,亦可借才;不用,或引猜忌,显得他过于刻薄寡恩。
他沉吟良久,将名单收起,并未立即批示。此事,需徐元暗中查探这些人的底细后再议。
夜深,书房内烛火摇曳。
陈暮处理完今日最后的几份紧急公文,感到一阵深入骨髓的疲惫。他靠在椅背上,闭上眼,脑海中却纷乱如麻。延误的粮草、刁钻的属官、刘表的防备、崔氏的试探、还有那份待处置的名单……无数线索、无数面孔交织盘旋。
他睁开眼,目光再次落在那方黝黑的砥石上。它依旧沉默地立在案头,承受着烛光,也承载着黑暗。今日经历的种种,如同无形的流水和沙砾,冲刷磨砺着他。
他伸出手,指尖轻轻拂过砥石冰凉光滑的表面。那触感坚实而稳定。
“任它流水湍急,我自岿然……”他低声重复着昨夜崔婉的话。是啊,水流越是湍急,沙砾越是粗砺,方显砥石之坚。若处处皆是顺境,又何须砥石?
这纷至沓来的压力与挑战,或许正是对他这方“砥石”成色的最好考验。他不能退缩,不能犹疑,必须在错综复杂的局面中,找到那条最稳妥、最有效的路径。
他重新坐直身体,摊开一张空白的奏疏。他需要向曹操禀明汝南粮草延误的处置情况,并附上对荆州加强戒备的建议。同时,他也需在私下里,向程昱请教一番,关于如何平衡姻亲故旧与朝廷法度。
笔尖蘸饱了墨,落在纸上,发出沉稳的沙沙声。
窗外的夜,更深了。但书房内的灯火,与那方沉默的砥石一样,坚定地亮着,直至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