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朝堂微澜(2/2)
就在这时,一名低级军官快步走来,在王护军耳边低语几句。王护军脸色微变,转向陈暮,低声道:“仆射,营中刚刚擒获一名形迹可疑之人,并非我军士卒,亦无通行符传,自称是荆州商贾,却对市井行情一问三不知。”
陈暮眼神一凝:“人在何处?”
“已押往军法处讯问。”
陈暮立刻道:“带我去看。”刘表细作的活动,竟已渗透到军营附近,这绝非小事。他必须亲自掌握第一手情况,这关系到后勤路线的安全,乃至整个南征计划的保密。
回到尚书台,已是午后。徐元立刻迎了上来,脸色不太好看。
“明远,你不在时,有几位御史联名上了一道奏疏,虽未直指其名,但言语间暗讽主持后勤者‘不谙民情,苛责过甚’,恐‘激起民变,动摇国本’。”徐元将一份抄录的奏疏草稿递给陈暮。
陈暮快速扫过,奏疏文采斐然,引经据典,将地方转运遇到的困难,归咎于中枢调度失当,措辞阴险,杀人诛心。
“可知是何人主使?”陈暮放下奏疏,脸上看不出喜怒。
徐元摇头:“表面是几个清流言官,但背后……难说。或许是某些利益受损的地方大族,也可能是单纯看你不顺眼,或被他人当枪使了。”
陈暮冷笑一声:“跳梁小丑,何足道哉。”他并未将这攻讦太过放在心上。身处他这个位置,若无人攻讦,才是怪事。关键在于曹操的态度。只要曹操依然信任他,这些奏疏不过是清风拂面。
“不必理会。”陈暮道,“继续督促各地,按计划行事。另外,将擒获细作之事,以及军营加强戒备的举措,形成简要文书,密报司空。”
“是。”徐元应下,又补充道,“还有,吏部曹对崔氏那几位子弟的初步考绩出来了,其中两人确有些实务之才,可堪任用,其余几人则平平。”
陈暮点头:“按规矩办。有才者,量才叙用,无需特殊照顾,亦不必刻意打压。”
“明白。”
处理完这些,陈暮走到窗边,望向远处司空行辕的方向。朝堂之上的暗流,军营内外的阴影,以及荆州方向的威胁,共同构成了一张巨大而危险的网。而他,正处于这张网的中心。
他深吸一口气,眼神锐利如刀。风雨欲来,他这块“砥石”,不仅要承受磨砺,更要在关键时刻,成为劈开迷雾、稳定大局的利刃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