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府邸温情(1/2)
---
前将军府的后园,与前面处理军政要务的厅堂仿佛是两个世界。时值初夏,园中草木葱茏,几株石榴花开得正艳,似一团团燃烧的火焰。午后阳光透过扶疏的枝叶,在青石小径上洒下斑驳的光点。
一个穿着红色锦缎小袄、虎头虎脑的男童,正摇摇晃晃地追着一只色彩斑斓的蝴蝶,嘴里发出“咿咿呀呀”的欢快声音。他便是陈暮与崔婉的儿子,取名陈砥,年方一岁半,正是对万物充满好奇、蹒跚学步的年纪。
“砥儿,慢些,莫要摔了。”一声温柔的呼唤传来。凉亭下,一位身着澹青色襦裙的少妇含笑望着园中的孩童,眉目如画,气质娴雅,正是陈暮的妻子崔婉。她手中还拿着一件未做完的小衣,显然是正在为儿子缝制。
侍女在一旁小心看护着奔跑的小公子,园中充满了安宁祥和的气息。
这时,一阵熟悉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崔婉抬起头,看到一身常服的陈暮绕过假山,向园中走来。他脸上带着一丝处理完公务后的疲惫,但目光在触及园中妻儿的那一刻,瞬间变得柔和起来。
“父亲!”小陈砥虽然年幼,却已能模糊地辨认出最亲近的人,见到陈暮,立刻放弃了追逐蝴蝶,张开两只小胳膊,跌跌撞撞地扑了过来。
陈暮脸上的倦意瞬间一扫而空,他快走几步,弯腰一把将儿子抱了起来,高高举过头顶。小陈砥非但不怕,反而咯咯笑得更欢,小手胡乱地抓着父亲冠冕上的垂缨。
“哈哈,吾儿又重了些。”陈暮将儿子搂在怀里,用下巴上微生的胡茬轻轻蹭了蹭儿子娇嫩的脸蛋,惹得小家伙一边躲闪一边大笑。
“夫君今日回来得早了些。”崔婉放下手中的针线,起身迎上,从侍女手中接过温热的布巾,自然地替陈暮擦拭额角并不存在的汗水,眼中满是温柔。
“北境有子龙,水军有文聘,内政有士元、仲宣操持,我倒是偷得浮生半日闲。”陈暮抱着儿子,与妻子并肩走入凉亭坐下,“看着砥儿,什么烦忧都散了。”
是夜,月华如水,静静流淌在院落之中。小陈砥已在乳母的安抚下酣然入睡。陈暮与崔婉并未立即就寝,而是在书房外的暖阁内对坐饮茶。
崔婉娴熟地烹煮着香茗,动作优雅从容。她并非寻常只知相夫教子的妇人,出身清河崔氏,自幼耳濡目染,对时局亦有见解。
“听闻子龙将军在北境又立新功,叶城一战,打得夏侯渊铩羽而归。”崔婉将一盏清茶推到陈暮面前,轻声道,“夫君麾下能人辈出,实是荆州之福。”
陈暮接过茶盏,嗅着那清雅的香气,点了点头:“子龙确是国之干城。有他在,北境可暂安。”他顿了顿,看向妻子,“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曹操、刘备、孙权,皆非池中之物,荆州看似稳固,实则如履薄冰。”
崔婉沉默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忧色:“妾身明白。听闻庞军师在南郡推行新政,似乎……阻力不小?”她虽深处内宅,但作为主母,又是崔琰侄女,对一些动向自然有所耳闻。
陈暮叹了口气:“破旧立新,总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士元手段刚猛,难免招致怨言。然乱世之中,若非如此,难以迅速积聚力量。只是……苦了百姓,也让你叔父(崔琰)在中间为难了。”他知道崔琰作为负责监察的官员,面对同乡、故旧的请托和抱怨,压力不小。
崔婉轻轻握住陈暮的手,柔声道:“叔父既选择辅左夫君,便知其中艰难,他自有分寸。夫君既已决意行此砥石之路,便当坚定心志。妾身与砥儿,永远在身后支持你。只是……望夫君亦要保重自身,勿要过于操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