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8章 故土寻根传家风,薪火相传育后人(1/1)
归乡的最后一日,晨光熹微,张衍之与余晚星并未急着收拾行囊,而是带着几个孙辈,漫步在清溪小镇的街头。许明、许亮等子女跟在身后,一行人沿着青石板路,缓缓走向当年余晚星坐诊的小医馆。
小医馆依旧保留着当年的模样,木质的招牌上“济世堂”三个字虽有些斑驳,却依旧清晰。推开门,屋内的药柜、诊台、药臼都原封不动地摆放着,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余晚星牵着最小的孙儿张念安的手,走到诊台前,轻轻抚摸着光滑的桌面:“念念,当年奶奶就是在这里给乡亲们看病的。那时候医馆很小,药也不多,但奶奶始终记得,医者的初心是救死扶伤,无论患者贫富贵贱,都要全力以赴。”
她指着墙角的药臼,继续说道:“当年没有碾药机,奶奶就用这个药臼,一锤一锤地将药材碾成粉末。有时候忙到深夜,手臂都酸得抬不起来,却还是坚持把当天的药材碾好,为第二天的诊疗做准备。”
张念安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伸手摸了摸药臼,感受着上面凹凸不平的纹路。其他孙辈也围了上来,好奇地询问着当年的故事,眼中满是敬佩。
离开医馆,一行人来到镇东头的旧宅。院中的老槐树依旧枝繁叶茂,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张衍之拉着大孙儿张思远的手,走到老槐树下:“思远,你知道这棵树是谁栽的吗?当年爷爷还是个穷小子,在镇上的武馆当教头,就是在这棵树下,向你奶奶求的婚。那时候爷爷一无所有,唯一能承诺的,就是一辈子忠于家国、善待他人,坚守‘忠勇仁孝’的底线。”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子孙后代,语气郑重:“我们张家能有今天,并非一帆风顺。当年爷爷在武馆习武,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只为练就一身本领,保护乡亲;你奶奶凭借家传医术,走村串户,为百姓解除病痛,赢得了大家的信赖。我们夫妻二人相互扶持,经历过匪患侵扰,遭遇过瘟疫蔓延,却始终没有放弃,因为我们知道,只有坚守初心,才能走得更远。”
余晚星接过话头,指着屋内的八仙桌:“当年家里穷,这张八仙桌还是你太爷爷留下的。有一年镇上闹饥荒,很多人都吃不上饭,我和你爷爷就把家里仅有的粮食拿出来,在这张桌子上分给乡亲们。我们常对自己说,做人不能忘本,要务实向善,多做有益于他人的事。”
她看着孙辈们,语重心长地说道:“孩子们,我们张家的家风是‘忠勇仁孝、务实向善’。忠,是忠于家国,报效朝廷;勇,是勇于担当,不畏艰难;仁,是仁爱待人,救死扶伤;孝,是孝顺长辈,尊敬师长;务实,是脚踏实地,不慕虚名;向善,是心存善念,多行善举。这些都是我们家族的根,你们一定要铭记在心,代代相传。”
为了让孙辈们更深刻地理解家风,张衍之与余晚星还带着他们来到当年张衍之习武的武馆旧址。如今武馆已改成了学堂,张衍之站在操场上,讲述着当年如何凭借一身武艺,打跑山匪、保护小镇的故事:“当年山匪来犯,乡亲们都很害怕,是爷爷挺身而出,带领镇上的年轻人与山匪搏斗。那时候爷爷也害怕,但想到身后的乡亲们,就鼓起了勇气。这就是‘勇’,不是鲁莽,而是在关键时刻,敢于担当,保护自己想保护的人。”
许明也走上前,补充道:“孩子们,你们的祖父祖母用一生践行着家族的家风,我们这些做子女的,也在各自的领域坚守着这份初心。大伯潜心求学,是为了‘务实’求知,将来报效家国;二伯戍守边疆,是为了‘忠勇’卫国,守护百姓安宁;三姑驰骋商海,是为了‘向善’助人,带动乡亲致富;四叔精于理财,是为了‘务实’经营,诚信为本;五姑妙手仁心,是为了‘仁爱’行医,传承奶奶的医者初心;六叔笔墨丹青,是为了‘向善’传情,记录家国美好。”
孙辈们认真地听着,将这些话深深记在心里。张思远举起小手,坚定地说道:“祖父祖母,爹娘,我们记住了!我们一定会传承家族的家风,做一个忠勇仁孝、务实向善的人!”
其他孙辈也纷纷点头,稚嫩的声音回荡在学堂的操场上,充满了坚定与期许。
离开武馆旧址,一行人沿着清溪河畔漫步。河水清澈见底,倒映着两岸的杨柳与孩子们的身影。张衍之与余晚星相视一笑,眼中满是欣慰。他们知道,家族的根已经深深扎在了孙辈们的心中,家风的薪火,也将代代相传。
然而,这份温馨的时光并未持续太久。负责侦查的暗卫突然匆匆赶来,神色凝重地禀报:“国公爷,夫人,黑风岭方向发现大量可疑人员,装备精良,疑似‘幽灵’派出的杀手,看样子是要在我们返程途中设下埋伏!”
张衍之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余晚星也收起了笑容,眼神变得坚定。他们知道,一场惊心动魄的对决已经无法避免。
“孩子们,”张衍之转身看着子孙后代,语气沉稳,“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记住家族的家风,忠勇仁孝,务实向善,无论遇到什么危险,都要坚守初心,相互扶持。”
余晚星也说道:“大家不要害怕,只要我们一家人齐心协力,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一行人立刻加快脚步,返回旧宅收拾行囊,准备提前返程,应对即将到来的危机。黑风岭上,杀机四伏;返程途中,危机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