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她靠36度5体温救活两异能大佬 > 第32章 基因回响与“父亲”的烙印

第32章 基因回响与“父亲”的烙印(1/2)

目录

通风管道内一片死寂,只有四人粗重、痛苦的喘息和血液滴落的细微声响。黑暗浓稠得化不开,带着铁锈和未知化学物质的冰冷气味,每一次呼吸都刺痛着肺叶。

夜澈拖着几乎失去意识的逆光,每前进一步都感觉肌肉在撕裂,左眉骨的剧痛和全身伤口因剧烈运动而再次崩裂的痛楚交织在一起,几乎要将他吞噬。左眼的血红视野更加模糊,只能勉强辨认前方管道的轮廓。

陆彦秋搀扶着浑身冰冷、不住颤抖的临照,感觉自己的大脑像一团被反复捶打的棉絮,精神力透支带来的空虚感和反噬的头痛让她阵阵作呕。临照咽下的水银和酒精混合物似乎引发了极其可怕的反应,她的体温低得不正常,皮肤表面甚至凝结着细微的冰晶,呼吸微弱。

必须立刻处理伤势,否则不等“修剪者”追来,他们自己就会先死于重伤和能量反噬。

“停下…不能再走了…”陆彦秋虚弱地开口,声音沙哑得几乎听不见。

夜澈也到了极限,靠着一处管道转弯的支撑点滑坐下来,剧烈咳嗽,咳出的都是血沫。他摸索着从急救包里拿出止血粉和绷带,胡乱地洒在几处最深的伤口上,动作因脱力和颤抖而显得笨拙不堪。

逆光躺在地上,气息奄奄,肩膀那个被触手刺穿的伤口还在缓慢渗血,脸色灰白得像纸。预知能力被强行“修剪”的后遗症让她陷入了深度的精神崩溃边缘。

陆彦秋强迫自己集中最后的精神,先检查临照的状况。触手到她冰冷的皮肤和微弱的脉搏,心沉到了谷底。“低温症…极其严重…而且…有中毒迹象…”她试图用自己微弱的精神力去感知临照体内的状况,却被一股冰冷的、混乱的能量屏障阻挡回来。

临照的自我冰冻,似乎将她自身的生命迹象和那股外来的毒性一起冻结封锁了,形成了一种危险的平衡,外力很难介入。

“必须…升温…”陆彦秋颤抖着手去翻找急救包里的加热毯,却发现早已在之前的战斗中丢失或损坏。

就在这时,夜澈忽然伸出手,按在了临照冰冷的手腕上。他的手掌也因为失血而冰冷,但那左眉骨异常活跃的灼痛感,却让他产生了一种诡异的、对能量流动的敏锐感知。他能“感觉”到临照体内那股冰冻能量的混乱和…一丝微弱的、属于她本身生命核心的挣扎。

他想起了临照母亲的话,想起了那36.5c的象征。

他没有加热毯,也没有任何外部热源。

他只有自己。

一种近乎本能的冲动驱使着他。他撕开自己手臂上刚刚草草包扎的、还在渗血的伤口,然后,将流血的手臂,轻轻贴在了临照冰冷的心口位置。

“你干什么?!”陆彦秋惊愕。

夜澈没有回答,闭上眼睛,全部心神沉入左眉骨那灼痛的焦点。他不再试图压制那狂暴的感知力,也不再抗拒那些痛苦的幻象,反而主动引导着它们,将那种极致的、仿佛要燃烧生命的痛苦和…其中蕴含的、属于他自身顽强生命力的“热度”,极其缓慢、极其小心地,透过血液的接触和精神的链接,向着临照冰冷的心口渡去!

这不是物理上的热量传递,而是一种更本质的、生命能量层面的…共鸣与激发!

陆彦秋震惊地看着这一幕,她能模糊地感觉到,一股微弱却异常坚韧的“热流”,正从夜澈身上流逝,注入临照体内。而夜澈的脸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更加苍白,身体微微摇晃,仿佛随时会油尽灯枯。

但奇迹般地,临照冰冷的皮肤下,那几乎停滞的心脏,似乎猛地、微弱地、跳动了一下!她长长的睫毛颤动起来,喉咙里发出极其细微的、如同梦呓般的声音:“…冷…”

有效!但这代价…

陆彦秋来不及阻止,也无力阻止。她只能立刻将手也按在夜澈和临照接触的地方,将自己残存无几的精神力化作最细微的引导,帮助夜澈那粗暴却有效的能量更精准地作用于临照的生命核心,减少不必要的消耗。

时间仿佛凝固。黑暗中,三人以一种近乎献祭的姿态连接在一起。

不知过了多久,临照的体温终于回升到了一个相对安全的范围,虽然依旧偏低,但不再是那种致命的冰冷。她沉沉地昏睡过去,呼吸变得平稳了一些。

夜澈猛地抽回手臂,整个人虚脱地向后倒去,靠在管壁上,胸口剧烈起伏,左眉骨的剧痛似乎也因为能量的过度输出而暂时蛰伏,只剩下无尽的疲惫和空洞。他手臂上的伤口因刚才的举动,流血更多了。

陆彦秋也耗尽了最后力气,瘫坐在地。

短暂的、压抑的沉默。

就在这时,一直昏迷的逆光,突然发出了无意识的、断断续续的呓语,声音充满了恐惧:

“…不要…剪掉…记忆…”

“…爸爸…的…烙印…”

“…在…基因里…”

“…回响…”

基因烙印?回响?

陆彦秋猛地一怔,联想到之前感知到的、父亲那微弱的波动,以及“温床”中那些破碎的意识碎片…

一个大胆的、令人战栗的猜想在她脑中形成!

“修剪者”…他修剪的或许不仅仅是逆光的预知能力!他可能是在试图抹除或覆盖掉她基因里某种…来自父辈的、“守夜人”留下的隐藏印记?!而逆光在极限痛苦下,反而被动地激发和感知到了那份烙印更深层的信息?!

而那份烙印,或许…和她父亲陆文远有关?!甚至可能是…某种后门程序或者…定位信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