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之从高考状元到权力巅峰 > 第46章 图书馆的“扫地僧”与知识掠夺

第46章 图书馆的“扫地僧”与知识掠夺(2/2)

目录

他对这位老管理员的态度越发恭敬,每次见面都主动问候“老师好”,借还书时也双手递接。

老管理员依旧话不多,但看陈默的眼神渐渐柔和了些。

有一次,陈默在看一本关于西方政治制度的译着,老管理员整理旁边书架时,忽然淡淡地说了一句:“读这类书,知其形易,明其神难,别忘了脚下的土地和身后的历史。”

陈默浑身一震,如同被点醒一般,连忙躬身:“学生受教了!”

内心oS:“果然图书馆里藏龙卧虎!这位爷绝对是扫地僧级别的存在!说不定就是哪位经历风波后在此隐居的学界泰斗?这眼光,这格局…惹不起惹不起,必须保持尊敬!”

除了独自在知识海洋里狗刨,陈默也开始有意识地搭建自己的“智囊团”。

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尤其是面对秦教授那种级别的任务,多几个角度碰撞总是好的。

他首先拉来了李振。“李振,帮个忙,从法律视角帮我分析一下,如果要深化经济改革,可能需要在哪些重点领域率先进行立法保障或修法?”

李振话不多,但法律条文功底扎实,思考问题严谨,很快就能列出清晰的清单和分析。

他又找到了孙伟。“孙伟,你数据敏感,帮我找找近几年各类经济数据的统计年鉴,特别是乡镇企业产值、外商投资额、物价指数这些,帮我做个趋势图表看看?”

孙伟虽然觉得陈默事多,但展示数据处理能力正是他擅长的,而且他也好奇陈默要这些干嘛,于是半推半就地答应了,做得还挺精美。

最后,他在一次历史系的讲座上,认识了一位名叫沈清的女生。

沈清是典型的才女,思维敏捷,视角独特,尤其擅长从历史脉络中分析现实问题。

陈默故意在讨论环节抛出一个关于“历史上重大改革中利益集团阻力”的问题,与沈清观点交锋了几个回合,互相都觉得对方有点东西。

“沈清同学,有没有兴趣加入一个跨学科的学习小组?一起研究点…有意思的现实问题?”陈默发出邀请。

沈清扶了扶眼镜,好奇地打量了一下这个最近小有名气的“预言帝”,爽快答应:“好啊,正觉得光啃书本没意思呢。”

于是,一个由陈默牵头,李振(法律)、孙伟(经济数据)、沈清(历史视角)组成的四人学习小组就算成立了。

他们经常找个空教室或者图书馆的讨论区,就某个话题展开讨论。

比如这次为了秦教授的任务,陈默抛出了“未来改革重点领域”的议题。

李振从法律角度分析产权保护、市场准入规则制定的迫切性;孙伟用数据指出哪些领域增长最快但制度最不完善;

沈清则引经据典,对比中外历史,分析改革可能遇到的社会文化阻力;陈默则负责穿针引线,整合观点,并用未来的知识悄悄引导方向。

“我认为,土地要素的市场化会是一个核心,但也是最难啃的骨头…”陈默引导。

“从数据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很快,但极其混乱…”孙伟补充。

“历史上,土地制度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极其谨慎的顶层设计…”沈清沉思。

“现行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严重滞后,必须修订,但修订的核心争议点在于…”李振翻着法条。

几人争得面红耳赤,又时常为某个精妙观点击掌叫好,思维碰撞的火花四溅。

孙伟私下对陈默说:“陈默,虽然不知道你搞这些干嘛,但确实…挺锻炼思维的。”他第一次觉得除了外企高薪,似乎还有更宏大的东西值得思考。

沈清则对陈默评价:“你这人,想法天马行空,但又能落到实处,很有意思。”

李振更是用行动表示支持,默默查资料到深夜。

陈默看着这群优秀的同伴,内心oS:“完美!法律+经济+历史+我这个挂逼产品经理!初级智库团队雏形已成!知识掠夺速度大大提升!秦教授的任务,稳了!”

他仿佛已经看到,那份凝聚了小组智慧(和他这个“先知”暗中引导)的报告,将如何在秦教授那里再次投下一枚重磅炸弹。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