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之从高考状元到权力巅峰 > 第120章 书房暗流与雨夜密谋

第120章 书房暗流与雨夜密谋(1/2)

目录

回家的路边音像店里大声放着任贤齐的《心太软》,旋律简单上口,几乎人人能哼唱两句,与陈默此刻内心的波澜起伏形成了微妙反差。

他敏锐地察觉到,处里关于他提拔的议论非但没有平息,反而有种山雨欲来的压抑感。

李卫东的冰冷对抗只是冰山一角,水面之下,恐怕还有更复杂的阻力在酝酿。

报摊上,《北京晚报》的社会新闻版块报道着“京城首家麦当劳驱赶就餐者”引发的争议,

而《参考消息》则继续连篇累牍地分析亚洲金融风暴的深远影响。

这种日常琐事与国际风云交织的氛围,正是九十年代末中国的缩影。

陈默知道,在这片看似平静的机关大院里,围绕一个副处职位的博弈,其激烈程度不亚于任何一场商业竞争或国际谈判。

与此同时,在另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里。

张涛坐在一辆低调但内饰考究的黑色奥迪车里,穿过长安街。

他刚从一个圈内小型的沙龙聚会出来,聚会上自然少不了议论最近风头最劲的年轻人——陈默。

车载收音机里,财经频道的主持人正用夸张的语气评论着香港金融保卫战的“奇迹”。

张涛慵懒地靠在真皮座椅上,嘴角挂着一丝玩味的笑意,他掏出那时还算是奢侈品的摩托罗拉翻盖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

“爸,是我。”电话那头,是他的父亲张克农——一位在金融监管领域深耕多年、手握实权的司局级干部,以眼光毒辣、作风稳健着称。

“嗯,听说你又去瞎混了?”张克农的声音沉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哪能啊,爸,正经交流信息。”张涛嬉皮笑脸,“对了,您听说了吗?计委那个陈默,就是前段在香港出了风头的那个,可能要破格提副处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随即传来张克农略带赞许的声音:“陈默……我知道他,秦怀瑾那个老家伙眼光不错,香港那份关于游资操作模式的内部报告,虽然写得隐晦,但切中要害,不是一般人能写出来的,破格提拔?有魄力!王明远这次看准了。”

张涛有些意外父亲对陈默的评价如此之高:“哟,爸,您这么看好他?我还以为您会觉得他太跳脱。”

“跳脱?那是本事!年纪轻轻,能有这份洞察力和定力,难得,关键是,他走的不是歪门邪道,是靠实打实的成绩。”

张克农语气肯定,“这小子,是块好材料,将来前途不可限量,你跟他,保持好关系,但记住,要真诚,别玩你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这种人物,雪中送炭远比锦上添花有用。”

挂了电话,张涛摩挲着手机,若有所思。

父亲的话印证了他的判断。

他回想起陈默在咖啡馆面对“京城四少”时的从容,在歌舞厅救下苏晓冉时的急智,以及后来几次接触中表现出的远超年龄的沉稳。

这个人,确实值得长期投资。

“看来,得找机会再‘顺手’帮他个小忙了。”张涛暗自盘算着,脸上露出了惯有的、精于算计的笑容。

与张涛家的乐观其成相反,在城西一处略显陈旧但透着森严的部委家属院里,则是另一番景象。

赵国庆提着一个看起来颇有些年头的精致木匣,里面装着他费尽心思淘换来的一套明版古籍,心情忐忑地敲开了一户人家的门。

开门的正是他昔日的老领导,周秉文——某实权部委的一位司长,周瑞的父亲。

周秉文年近花甲,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戴着金丝边眼镜,面容清癯,带着长期位居人上的威严和一种不易接近的疏离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