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破格与外放(1/2)
计委大院里的银杏叶几乎落尽,光秃秃的枝桠指向北京冬日灰蒙蒙的天空,透着一股料峭的寒意。
关于陈默提拔的争论,就像一场漫长的拉锯战,终于在年底前迎来了终局。
办公室的收音机里,偶尔会播放王菲那首空灵缥缈的《Eyeson》,但更多时候是各种年终总结和经济工作会议的新闻报道。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年终特有的忙碌与等待交织的气息。
陈默依旧每天准时上下班,处理着文件,但所有人都能感觉到,一场关于他命运的决定正在高层酝酿。
终于,消息从小道传出,逐渐被证实:在一次关键性的会议上,围绕陈默的破格提拔,爆发了相当激烈的辩论。
支持者(以王明远及背后欣赏陈默的领导为代表)力陈陈默在香港金融保卫战中的“特殊贡献”和“不可替代性”,强调打破论资排辈、大胆使用年轻干部的必要性。
反对者(自然包括了受到周秉文“提醒”影响的声音)则坚持干部提拔的“稳健”原则,担忧拔苗助长,甚至隐晦提及“年轻干部需要更多历练以防止骄傲自满”。
高层之间的博弈与妥协慢慢的进行着:争论的焦点并非陈默的能力,而是程序和节奏。
最终,一位分量极重的领导拍了板,定下了调子:“陈默同志的表现,有目共睹,破格提拔,体现了我们用人机制的活力。
但年轻干部确实需要到基层去,到实践中去,加深对国情的了解,磨练意志,增长才干,这两者并不矛盾嘛!”
于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特色妥协方案出炉了:同意陈默破格晋升为国家计委综合处副处长,但任命下达一个月后,需赴地方挂职锻炼两年,地点定为华东省份东州市下辖的安水县,担任副县长。
消息正式公布,在计委内部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破格提拔本身已经足够惊人,而紧接着的“京官外放”,更是传递出强烈的信号——这绝非普通挂职,而是明确的重点培养路径。
王明远第一时间将陈默叫到办公室。
这次,他没有抽烟,而是亲手给陈默泡了杯茶,语气前所未有的郑重:“陈默,结果你都知道了,副处长的职位,是你应得的,但这挂职两年,同样是组织上对你的信任和考验。”
他目光深邃地看着陈默,“计委是制定宏观政策的地方,但如果不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政策就容易悬在空中,安水虽然是个小地方,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正是深入了解县域经济、锻炼综合能力的绝佳平台,这对你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陈默站起身,语气诚恳:“王处,我明白,感谢组织的培养和您的信任,我一定珍惜这次机会,在基层踏实工作,绝不辜负期望。”
他心里门儿清,这看似“发配”的外放,实则是镀金和积攒资本的关键一步。
基层履历,对于志在更高层面的官员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硬通货。
随后,组织部门的正式谈话更是印证了这一点。
谈话的领导意味深长地说:“陈默同志,年轻有为,组织上对你寄予厚望,这次下去,要沉下心来,干出实绩,这是‘蹲苗’培养,等你回来,肩膀上的担子会更重。”
回到综合处,气氛微妙。
处长张建国拍拍他的肩膀,说了些鼓励的话,眼神中带着惜才和不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