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沉下去,才能看见真问题(1/2)
陈默说到做到,第二天就开始了他“微服私访”式的调研。
他没让办公室派车,也没通知任何局办领导陪同,就穿着一身最普通的旧夹克,揣了个笔记本和一支笔,骑着从小周那里借来的、除了铃铛不响哪里都响的破自行车,晃晃悠悠地出了县政府大院。
他内心OS:“前世当社畜,最烦领导调研前呼后拥,看到的全是精心排练过的‘盆景’。这回哥们儿亲自下沉,看看这安水县的‘原生土壤’到底啥样儿。”
第一站,他直奔城关镇第一小学,这是安水县名义上最好的小学。
还没到放学时间,门口却已经聚集了不少来接孩子的家长,大多骑着自行车,三五成群地闲聊,脸上带着生活操劳的痕迹。
陈默把破自行车往墙根一靠,凑到一个正在抽烟的中年汉子旁边,递过去一支烟:“大哥,接孩子呢?”
那汉子愣了一下,接过烟,看陈默面生,但态度随和,也就打开了话匣子:“啊,接小子。你是……?”
“我外地来的,想在这边做点小生意,打听打听学校咋样,孩子上学是大事嘛。”陈默随口胡诌,熟练地给对方点上火。
“嗨,还能咋样!”汉子吐了口烟圈,眉头拧成了疙瘩,“这城关一小算是好的了,你看那教学楼,外面看着还行,里面啊,冬天漏风,夏天漏雨!老师倒是想好好教,可工资都发不利索,哪有心思?听说好多老师都在琢磨着往市里调呢!”
旁边一个抱着孩子的妇女插嘴道:“就是!学费还不便宜,杂费这名堂那名堂的,都快赶上我们一个月菜钱了!要不是图它近,真不如送去乡下我娘家那儿读算了。”
“听说新来个副县长,管教育的,年轻得很,不知道能不能管点用?”又一个家长加入讨论。
“副县长?当官的哪个真管我们老百姓死活?估计又是来镀层金就走的!”抽烟汉子嗤之以鼻。
陈默默默听着,手里的烟慢慢燃着,心里却记下了:校舍隐患、师资流失、收费问题、群众对政府极度不信任。
下课铃响了,孩子们像出笼的小鸟一样涌出来。陈默混在家长群里,目光扫过那些兴奋的小脸和破旧的书包。
他看到一个小男孩的鞋子前面都张嘴了,大拇指调皮地探出头来,心里不由得一沉。
离开一小,他又骑着那辆“交响乐”自行车,吭哧吭哧地来到了离县城十几里地的红旗乡中心小学。
这里的条件就更差了,所谓的学校就是几排低矮的平房,墙皮大片脱落,窗户上钉着塑料布。操场上光秃秃的,连个像样的篮球架都没有。
正是午休时间,孩子们在尘土飞扬的操场上追逐打闹。
陈默看到一个年轻的女老师,正坐在教室门口的小板凳上,一边看着孩子们,一边就着咸菜啃着一个冷馒头。
她看起来顶多二十出头,扎着简单的马尾辫,脸色有些苍白,嘴唇因为干燥起了皮,但一双眼睛很亮,看着孩子们的时候,带着一种温柔的光。
陈默走过去,假装问路:“同志,请问去李家坳怎么走?”
女老师抬起头,看到是个陌生的年轻人,连忙把嘴里的馒头咽下去,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馒头屑,露出一个有些腼腆的笑容:“去李家坳啊,顺着这条路一直往西,走到头有个三岔路口,往左拐再走三四里地就到了。”
她声音清脆,带着点本地口音,很好听。
“谢谢啊。”陈默道了谢,却没有立刻离开,而是看着眼前的校舍,“这学校……看起来有些年头了。”
女老师叹了口气,眼神黯淡了一下:“是啊,房子老了,冬天特别冷,孩子们的手都冻裂了,夏天一下大雨就漏,有时候课都没法上。”
“条件这么艰苦,你们老师还坚持在这儿,真不容易。”陈默由衷地说。
女老师笑了笑,那笑容里有无奈,也有点倔强:“习惯了,孩子们得有人教啊,我们要是都走了,他们怎么办?就是……就是有时候看到城里孩子条件那么好,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她说着,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洗得发白的衣角。
陈默心里一动,问道:“我看你年纪不大,是师范毕业分过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