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之从高考状元到权力巅峰 > 第128章 唱戏与看病

第128章 唱戏与看病(1/2)

目录

教育口那边一炮打响,陈默在安水县机关大院里的风评瞬间就变了。

以前大家私下里都叫他“娃娃县长”、“镀金干部”,现在提起他,语气里都带上了几分琢磨不透和隐隐的敬畏。

“听说了吗?陈县长一个电话打到市里,钱都要来了!”

“真的假的?钱前进那老小子,以前见谁都哭穷,这两天走路都带风!”

“看来这新来的县长,不是善茬啊……”

这些议论,陈默自然听在耳里,但他浑不在意。

立威只是手段,解决问题才是目的。教育和文化、卫生比起来,还算相对简单的。文化和卫生这两摊子,那才是真正的老大难。

这天,陈默又把文化局局长孙秀英叫到了办公室。孙秀英这次来得比上次快多了,手里还拿着一个厚厚的笔记本。

“孙局长,坐。”陈默给她倒了杯水,“‘文化下乡’的方案,琢磨得怎么样了?”

孙秀英推了推老花镜,翻开笔记本,语气比上次多了些活气:“陈县长,我跟剧团几个老同志商量了一下,都觉得您这个提议好!我们初步排了三出小折子戏,都是老百姓爱看的,还有一个快板节目,歌颂新农村的。

演员嘛……虽然走了不少,但凑个十来个人的小班子还是没问题。就是……”

她顿了顿,面露难色,“这下乡的车马费、演员的伙食补贴,还有最基本的音响设备……粗粗算下来,一趟最少也得这个数。”她伸出两根手指,意思是两百块。

两百块,在九十年代中期的贫困县,对于捉襟见肘的文化局来说,确实是一笔巨款。

陈默点点头,表示理解:“钱的问题,我来想办法,不过,孙局长,咱们不能光伸手要钱,也得想想自己怎么‘造血’。”

“造血?”孙秀英愣住了,这个词对她来说有点新鲜。

“对,光靠财政拨款,咱们的文化活动搞不起来,也搞不长久。”陈默解释道,“我有个想法,你们这次‘文化下乡’,能不能带上点‘商业气息’?”

孙秀英更糊涂了:“商业气息?陈县长,这……这合适吗?文化工作可是精神建设……”

陈默笑了:“孙局长,精神建设也得吃饭啊,我的意思是,你们下乡演出的时候,可以联系一下当地的供销社、或者有点规模的乡镇企业。

跟他们谈,咱们在演出现场,给他们挂个横幅,或者让主持人在节目间隙帮他们宣传一下产品,就当是……打个广告。让他们赞助咱们一点活动经费,不多,一家出个二三十块,积少成多嘛。”

孙秀英眼睛瞪大了,还能这么搞?这……这不成旧社会跑码头戏班子了吗?她心里有点抵触,觉得这有点“掉价”。

陈默看出她的顾虑,语重心长地说:“孙局长,咱们的目的是把戏送到老百姓家门口,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只要戏是好戏,演员认真演,老百姓喜欢,这点商业行为无伤大雅。

反过来,企业出了钱,扩大了知名度,咱们有了经费,活动能持续下去,这是双赢啊!总比剧团彻底散了,老百姓没戏看强吧?”

孙秀英琢磨着陈默的话,虽然觉得有点离经叛道,但仔细一想,好像确实是这个道理。守着清高饿肚子,还不如灵活变通,先把事情做起来。

“可是……陈县长,我们去跟企业谈,人家能搭理我们吗?”孙秀英还是没底,文化局向来是求人的部门。

陈默拿起电话,直接要通了县里规模还算可以的“安水酒厂”厂长办公室。

“是张厂长吗?我,陈默啊……对,有个事儿跟你商量一下。县里准备搞个‘文化下乡’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打算第一站就放到你们酒厂所在的柳林镇……对,现场肯定会很热闹,是个宣传的好机会。

你看,你们酒厂是不是可以考虑赞助一下,不多,就三十块钱,我们可以在现场给你们挂个‘安水大曲,百姓喜爱’的横幅……哈哈哈,张厂长爽快!那就这么说定了!具体细节,文化局孙局长会跟你对接。”

挂了电话,陈默对目瞪口呆的孙秀英说:“安水酒厂,三十块赞助,谈下来了。孙局长,剩下的事情,就看你的了,供销社、农具厂……都可以去试试,记住,咱们是给他们提供宣传平台,是合作,不是乞讨,腰杆挺直点!”

孙秀英看着陈默,心里翻江倒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