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迂回与试探(2/2)
“有这事儿?那咋没成呢?”陈默适时递上一根烟。
“成?咋成?”老钳工嗤笑一声,喷着酒气。
“人家港商精着呢,要查账,要评估!这一查还了得?厂里那些‘宝贝’早就被掏空喽!
光是那个运输队,哼,厂里所有的原料进来、成品出去,都得用‘永盛’运输公司的车,那运费,比市面价高出一大截!‘永盛’是谁家的?咱们高县长的亲小舅子开的!”
旁边一个老电工也凑过来补充:“还有呢,厂区东边那块空地,多好的位置!前年就说要扩建仓库,评估说那块地不值钱,差点就低价处理了,结果呢?没成!为啥?因为有人想独吞呗!”
工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借着酒劲,把积压多年的怨气和不平都倒了出来。
资产被低估、港商收购被拒、关联交易输送利益……这些藏在冰山下的秘密,一点点在陈默面前浮现出轮廓。
陈默默默地听着,偶尔插句话,引导一下方向,手里的烟一根接一根地散出去,心里的那个小本子,又记满了新的内容。
他内心OS:“永盛运输……高县长大舅子……低价地块……果然,套路还是那些套路,吃相是真难看。”
在工人堆里摸情况的同时,陈默也没有忘记机关内部。
他敏锐地察觉到,常务副县长刘志国,和高启盛似乎并不是铁板一块。
刘志国这个人,五十岁上下,头发梳得一丝不苟,金丝眼镜后的目光总是带着审视。
他平时话不多,但每次开口,都很有分量。
陈默注意到,在一些非正式的场合,比如食堂吃饭,或者楼道里相遇,刘志国看高启盛和王友全那帮人的眼神,偶尔会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淡甚至是不屑。
这是一个有野心,也有能力,但可能被压制住的人,陈默做出了判断。
这天下午,陈默拿着几分需要会签的文件,来到了刘志国的办公室。
刘志国的办公室比陈默的大不少,书架上摆满了各种政策文件和理论书籍,收拾得井井有条。
“刘县长,打扰了,有几分文件需要您会签一下。”陈默态度恭敬。
刘志国从文件堆里抬起头,扶了扶眼镜,脸上没什么表情:“是陈默同志啊,放这儿吧,我看看。”
陈默没有立刻离开,而是看似随意地说了一句:“刘县长,最近看您在抓春耕生产和小化肥厂技术改造的事情,真是辛苦了,咱们安水,工业基础太薄弱,农业也靠天吃饭,不容易啊。”
刘志国签字的笔顿了一下,抬眼看了看陈默,似乎有些意外他会说起这个。
他放下笔,靠在椅背上,语气依旧平淡:“是啊,底子差,困难多,不像有些地方,动不动就能拉来大投资,搞出大动静。”
他这话,似乎意有所指。
陈默笑了笑,顺着他的话往下说:“投资也好,动静也罢,关键还是得落到实处,真正惠及老百姓。
我前段时间下去走了走,看到红旗乡小学的孩子们能在不漏雨的教室里上课了,虽然只是小事,但孩子们高兴,老师也有了干劲,我觉得,这比什么都强。”
刘志国深邃的目光在陈默脸上停留了几秒,仿佛在掂量他这话的真伪。
他缓缓说道:“你能这么想,很好,年轻干部,多接地气是好事。不过……”
他话锋一转,带着点提醒的意味,“安水的情况复杂,有些事,急不得,也……碰不得。做好自己分内的事,稳扎稳打,才是长久之道。”
这话里的告诫意味很明显了。
陈默点点头,一副受教的样子:“谢谢刘县长指点,我明白。我就是觉得,在其位,总得谋其政。哪怕力量再小,能多做一点是一点。
就像您抓的那个小化肥厂技改,如果能成功,对咱们县的农业就是大好事。”
提到自己主抓的工作,刘志国严肃的脸上似乎缓和了一丝,他轻轻叹了口气:“想法是好的,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县里财政就那么大个盘子,到处都要钱。”
两人又聊了几句关于农业和技术改造的话题,陈默适可而止,便告辞离开了。
走出刘志国的办公室,陈默心里更有数了。
刘志国和高启盛确实不是一路人,他有自己的抱负,对高启盛那种搞法不满,但目前处于被压制和隐忍的状态。
他提醒自己“碰不得”,既是自保,恐怕也存了一丝观望的心思——想看看自己这个“过江龙”,到底能搅起多大的风浪。
“看来,得找个机会,再给刘县长添把火,让他看看,有些‘碰不得’的东西,未必就真的碰不得。”陈默边走边想,嘴角露出一丝算计的弧度。
他回到自己办公室,摊开稿纸,开始整理从工人们那里听来的信息。
这些零散的线索,需要变成一份逻辑清晰、证据链完整的报告。
他知道,直接抛出去是愚蠢的,必须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或者,创造一个时机。
安水县这盘棋,他不仅要下,还要下得漂亮,高启盛以为把他按在了冷板凳上,却不知道,这把冷板凳,很快就要变成烧红的烙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