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秦小鱼与我的日常 > 国庆第四天第五天

国庆第四天第五天(2/2)

目录

忙到十一点多,菜终于准备得差不多了。红烧排骨、清蒸鲫鱼、白灼虾、虎皮辣椒、凉拌黄瓜……满满一桌子,香气飘得满屋子都是。秦小鱼把百合插进花瓶,摆在桌子中央,白色的花配着红色的桌布,看着就喜庆。

“我去叫张大妈他们。”我说着就要出门。

“等等,把这个带上。”妈从柜子里拿出几瓶自己酿的山楂酒,“给你王叔和李大爷尝尝。”

我拎着酒刚走到楼下,就看见张大妈和王叔、李大爷正往这边来。张大妈手里拿着个保温桶:“我熬了点八宝粥,给宝宝当辅食。”

“您太客气了张大妈。”我接过保温桶,“快上去吧,菜都做好了。”

“让你们破费了。”李大爷笑着说,“本来该我们请你们的。”

“都是邻居,客气啥。”我领着他们往楼上走。

一进门,秦小鱼就迎了上来:“张大妈,王叔,李大爷,快坐。”宝宝看见人多,兴奋得在婴儿车里直蹦,小胳膊挥舞着,像在欢迎他们。

“哎哟,这小家伙越来越可爱了。”张大妈走到婴儿车旁,在宝宝脸上亲了一口,“发箍还戴着呢,真精神。”

爸给王叔和李大爷倒上山楂酒:“尝尝,老婆子自己酿的,酸甜口。”

“好嘞,谢谢老哥。”王叔端起酒杯,“国庆节快乐啊!”

“快乐快乐!”大家一起举杯,杯子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响声。

宝宝被秦小鱼抱到餐桌上,给他喂张大妈带来的八宝粥。小家伙吃得很香,小嘴巴鼓鼓的,像只小松鼠。张大妈看着他笑:“这孩子真能吃,以后肯定长个大高个。”

“随他爸,吃嘛嘛香。”秦小鱼笑着说,往我碗里夹了块排骨。

大家边吃边聊,从小区的事聊到国家大事。王叔说:“昨天看新闻,咱们国家又发射卫星了,真厉害。”

李大爷点点头:“我年轻那会儿,哪敢想能上天啊。现在倒好,卫星满天飞,手机里啥都能看着。”

“这都是国家富强了。”爸喝了口酒,“以前过年能吃上肉就不错了,现在国庆随便一聚,一桌子菜,还有酒喝,知足了。”

张大妈给宝宝擦了擦嘴:“可不是嘛,我小时候过国庆,能有块糖就高兴得睡不着。现在啊,想吃啥有啥,出门有车坐,看病有医保,这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

秦小鱼给张大妈夹了只虾:“大妈,您多吃点,这虾新鲜。”

“哎,好。”张大妈笑着接过来,“小鱼真能干,不仅公司管得好,菜也做得这么香。”

“都是志泉帮忙的。”秦小鱼看了我一眼,眼里带着笑意。

宝宝吃饱了,在秦小鱼怀里睡着了。我把他抱到卧室的小床上,盖好被子。回到客厅,他们还在聊,笑声透过门缝传进来,像一串风铃在响。

下午两点多,饭才吃完。张大妈和王叔、李大爷要走,秦小鱼往他们手里塞了些剩菜:“带回去晚上吃,不用做饭了。”

“这怎么好意思。”张大妈推辞着。

“拿着吧大妈,都是自己做的,不嫌弃就好。”秦小鱼把袋子塞进她手里。

送他们下楼时,王叔拍了拍我的肩膀:“志泉啊,你们小两口这日子过得真红火,看得我都羡慕。”

“王叔您说笑了,都是一家人互相帮衬着。”我笑着摆手,心里却暖烘烘的。秦小鱼站在我旁边,闻言偷偷掐了我一把,嘴角却弯得老高。

张大妈回头往楼上望了望:“宝宝睡了?那我们就不上去叨扰了,改天带他来我家玩,我给做虎头鞋。”

“谢谢您张大妈,一定去。”秦小鱼笑着应道,阳光落在她脸上,绒毛都看得清清楚楚。

回到家,妈正收拾碗筷,爸坐在沙发上剔牙,看着电视里的国庆特别节目。“都走了?”爸问。

“嗯,张大妈说要给宝宝做虎头鞋呢。”我脱了外套搭在椅背上,“妈,我来收拾吧。”

“不用,你歇着去,跟小鱼带宝宝去睡会儿,忙活一上午了。”妈把我往外推,“下午又不用出门,好好歇歇。”

秦小鱼确实累了,抱着宝宝回卧室时脚步都发飘。我跟进去,看见她把宝宝放进小床,自己往床上一倒,像滩软泥:“累死了……比开一天会还累。”

“谁让你非要亲自下厨,叫外卖多省事。”我坐在床边,帮她捏着肩膀。

“那能一样吗?”她翻了个身,脸埋在枕头里嘟囔,“张大妈他们难得来,外卖多没诚意。”

我笑了笑,没说话。阳光透过窗帘缝隙照进来,在她发梢上跳着舞,宝宝的小脸红扑扑的,呼吸均匀。忽然觉得,所谓岁月静好,大概就是这样——有人在厨房叮叮当当地洗碗,有人在客厅看着电视,有人在身边打着轻鼾,还有个小人儿在梦里咂着嘴。

正愣神,手机响了,是公司同事小李:“泉哥,国庆活动的数据出来了,爆了!比预期高了三成!”

“这么厉害?”我坐直了身子,“具体说说。”

“您策划的那个‘家国记忆’摄影展,线上参与量破百万了!好多人发私信说看哭了,尤其是那些老照片对比,太戳人了。”小李的声音透着兴奋,“总部让您赶紧写个总结,下周开会要用。”

“知道了,下午弄。”挂了电话,秦小鱼已经醒了,支着脑袋看我:“工作上的事?”

“嗯,活动数据不错。”我捏了捏她的脸,“看来我的眼光还行。”

“那是,也不看看是谁的老公。”她得意地扬下巴,忽然又拽住我,“别写太久啊,说好下午陪我看电影的。”

“遵命秦总。”我敬了个礼,逗得她直笑。

宝宝这时也醒了,在小床里“咿咿呀呀”地叫,伸着胳膊要抱。秦小鱼赶紧抱起来,在他脸上亲了两口:“小懒虫,就睡这么会儿?是不是饿了?”

我去冲奶粉,听着卧室里母子俩的互动,心里软得像化了的糖。原来幸福真的不用轰轰烈烈,就藏在这些鸡毛蒜皮的声响里——冲奶粉的水流声,宝宝的笑声,还有秦小鱼偶尔拔高的调门。

下午写总结时,秦小鱼抱着宝宝坐在旁边的地毯上玩积木。小家伙抓着积木往嘴里塞,她就抢过来换个咬胶,一来二去,两人玩得不亦乐乎。我写累了抬头,正好看见阳光把她们俩的影子投在墙上,像幅毛茸茸的画。

“你看这张老照片。”我指着电脑里一张泛黄的图片,“这是我爸年轻时在工厂门口拍的,穿的工装裤,手里举着‘劳动最光荣’的牌子,跟现在的工厂比,真是天差地别。”

秦小鱼凑过来看,宝宝也跟着“啊啊”叫:“那时候多不容易啊,哪像现在,流水线都是自动化。”她指尖划过屏幕,“不过这股子干劲,现在也得有。”

“所以活动才叫‘家国记忆’啊,”我敲着键盘,“就是想让年轻人看看,咱们国家是怎么一步步变厉害的。”

宝宝好像听懂了,挥舞着小拳头,秦小鱼笑着说:“你看,宝宝都觉得你说得对。”

写完总结发给小李,已经快五点了。秦小鱼早就把电影选好了,是部老片子《我和我的祖国》。“重温一下,应景。”她把宝宝放进婴儿车,摆好小零食,“妈说晚上吃饺子,让咱们别弄晚饭了。”

“行啊,我爱吃妈包的白菜猪肉馅。”我窝进沙发,她靠过来,头枕在我腿上。宝宝在旁边啃着咬胶,时不时抬头看两眼屏幕。

电影放到“夺冠”那段,秦小鱼忽然坐起来:“哎,你还记得不?小时候咱们院有个大电视,邻居都搬着小马扎来看女排比赛,我挤不进去,你就把我架在肩膀上。”

“怎么不记得,”我揉了揉她的头发,“结果你尿我一脖子,还嘴硬说是出汗了。”

“哪有!”她脸一红,掐了我一把,“那是你记错了!”

宝宝被我们的动静吸引,丢下咬胶爬过来,扶着沙发站起来,摇摇晃晃地扑向秦小鱼,像只摇摇摆摆的小鸭子。我们俩赶紧去扶,结果撞在一起,宝宝咯咯地笑,电影里的欢呼声和我们的笑声混在一起,震得窗玻璃都嗡嗡响。

妈在厨房喊:“饺子包好了!快来端!”时,晚霞正红得像团火,从窗户涌进来,把饺子的热气都染成了金红色。爸已经摆好了醋碟,妈把一盘盘饺子端上来,蒸腾的热气模糊了眼镜片。

“尝尝新蒜,我刚捣的。”妈往我碟子里放了勺蒜泥,“今年的新蒜辣,够味。”

秦小鱼夹了个饺子喂宝宝,小家伙咬了一小口,烫得直吐舌头,却还伸着手要。“慢点吃,没人抢。”她笑着吹凉了再喂,自己也塞了个进嘴里,眼睛弯成了月牙,“还是妈包的好吃,比外面买的香。”

“那是,放了虾皮提鲜。”爸喝了口酒,指着电视里的阅兵画面,“你看这方阵,多齐!当年我当兵的时候,踢正步踢得脚都肿了,也没这么齐整。”

“爸,您那时候是侦察兵,跟仪仗队能一样吗?”我笑着给爸倒酒,“不过您当年肯定也帅。”

“那可不,”爸得意地扬眉,“你妈就是看我穿军装好看,才跟我的。”

“去你的,老没正经。”妈笑着拍了他一下,眼里的笑意却藏不住。

宝宝吃了小半个饺子,困得直打晃,秦小鱼把他抱在怀里轻轻拍着,哼起了不成调的儿歌。窗外的晚霞慢慢暗下去,路灯亮了起来,把树影投在窗帘上,晃晃悠悠的。

“明天想去哪?”我问秦小鱼,“不是说想去公园划船吗?”

“想去!”她眼睛一亮,又看了看宝宝,“带着宝宝方便吗?”

“咋不方便,”妈接话,“我跟你爸看家,你们俩带他去,正好过二人世界。”

“妈!”秦小鱼脸又红了,爸在旁边哈哈大笑,宝宝被笑声惊醒,揉着眼睛“咿呀”叫,像是在抗议被吵醒。

我看着眼前的一切,忽然觉得,国庆节最美的风景,从来都不是电视里的盛大场面,而是家里这盏亮着的灯,是饺子的热气,是吵吵闹闹的笑声,是身边这个人,怀里这个娃,还有厨房那个永远在忙碌的身影。

就像歌里唱的,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花离不开海,海也缺不了浪花,我们这些小日子,凑在一起,就是祖国最扎实的模样。

第二天去公园划船时,秦小鱼特意给宝宝穿了件带小红旗的连体衣。阳光正好,湖面像铺了层碎金,她抱着宝宝坐在船头,风把她的头发吹起来,和岸边的柳丝缠在一起。我划着船,看她指着远处的国旗教宝宝说“中国”,忽然觉得,所谓传承,哪里需要刻意说教,不过是我们过好每一天,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宝宝好像听懂了,挥舞着小手,对着国旗的方向“啊”了一声,声音脆得像颗糖,掉进湖面,漾开一圈圈甜美的涟漪。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