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会议答辩(2/2)
叶辰深吸一口气,按领导好,我是叶辰。。”
他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会议室,略显年轻,但异常稳定,没有丝毫颤抖。他严格控制着时间,语速平稳,重点突出。
从宏观背景到省内现实挑战,再到乡村振兴作为战略支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勾勒出几条实施路径和保障机制。
他没有纠缠细节,而是用最精炼的语言搭建起一个逻辑清晰、骨架完整的构想。
十分钟,几乎分秒不差,他完成了汇报:“我的汇报完了,谢谢各位领导。”会议室里出现了短暂的寂静。几位领导翻看着面前徐箐提前准备好的那份方案摘要。
分管农业的副省长赵坤率先开口,问题直指核心:“叶辰同志,思路很新。但你提到的生态价值实现、农村数字化,都需要巨大投入。钱从哪里来?省里财政压力很大,中央转移支付也有既定用途,你这个设想,是不是过于理想化了?”
叶辰早有准备,从容应答:“赵省长,资金问题的确关键。我们认为不能单纯依赖财政投入。”
“一是可以整合现有的涉农、文旅、生态修复等分散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
“二是创新金融工具,比如发展绿色金融、引导政策性银行提供长期低息贷款;”
“三是设计商业模式,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有收益预期的领域,比如精品民宿、特色种养、冷链物流等,财政资金起到引导和撬动作用。”
省财政厅厅长严正扶了扶眼镜,追问:“商业模式?社会资本是要看回报率的。你如何确保他们愿意去农村,特别是那些偏远的、基础条件差的地区投资?”
“严厅长,这就需要政策组合拳。”叶辰应对道,
“比如,对投资特定领域和区域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用地指标倾斜;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分担社会资本前期风险。”
“更重要的是,通过我们规划的特色产业集群和基础设施下沉,比如改善物流、普及高速网络,来提升这些地区的投资吸引力和资本回报率。”
“本质上,是政府创造条件,让市场发现农村的价值。”
严正追问道:“你提到差异化发展,避免千村一面。但如何确保各地真能找准自己的特色?而不是一窝蜂都去搞民宿、种果树?”
“领导,这需要省级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和分区指导。”叶辰回答,
“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帮助各地认清自身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市场半径。同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避免重复投资和恶性竞争。我们鼓励的是‘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但是在全省一盘棋的规划下的精准定位。”
问题一个接一个,有的宏观,有的具体,甚至带有几分质疑的味道。
叶辰始终保持着冷静和尊重,回答问题时思路清晰,引据适度,既展现了思考的深度,又牢牢守住自己“学员”、“初步思考”的定位,不越位,不夸口。
齐省长一直安静地听着,偶尔在笔记本上记录一两笔。
当讨论暂告一段落时,他抬起头,目光看向叶辰,缓缓开口:“叶辰同志,你的想法很大胆,也确实提供了一些新的视角。但是,”
他顿了顿,“任何战略从构想到落地,都有很长的路要走,会遇到你想象不到的困难。
你有没有考虑过,如果由你来负责一个试点县的工作,你敢不敢去实践你的这些理论?”
这个问题,完全出乎了叶辰的预料,甚至让在场的其他领导都微微一愣。
直接问一个处级干部“敢不敢”去主政一方实践?这其中的意味,太过深远。
叶辰感到心脏猛地一跳,但他几乎没有犹豫,斩钉截铁地回答道:“报告省长,如果组织信任,给我这个机会,我愿意去最困难的地方,用实际行动来检验和完善这些想法,决不辜负组织的期望!”
齐省长看着他,目光锐利如刀,仿佛要穿透他的内心。
几秒钟后,省长微微颔首,没有再说什么,转而看向其他人:“关于发改委提报的这个思路,我认为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请发改委牵头,会同财政、农业、自然资源等部门,成立一个工作专班,进行更深入的可行性论证,特别是资金测算和风险评估,一个月内拿出详细方案再议。散会。”
会议结束。领导们陆续离场。徐箐走过叶辰身边时,用力捏了一下他的胳膊,眼神复杂,既有欣慰也有巨大的压力。
叶辰知道,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面试”结束了。省长的最后那个问题,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将难以估量。
他走出省政府大楼,阳光有些刺眼。他知道,从今天起,一切都将不同。
党校的课程还未结束,但他脚下的路,已经指向了更广阔、也更崎岖的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