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新官上任,开始烧火(2/2)
刘国栋清了一下嗓子,开口了:“叶县长,各位同志,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连坞底子薄、基础差,这是客观事实。罗书记经常强调,我们要正视困难,但也不能被困难吓倒。当前,我觉得还是要稳字当头,先把现有的摊子守住,确保稳定。发展的事情,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他的话四平八稳,看似符合实际,实则透着一股保守和维持现状的意味,与“研究发展规划”的会议主题显得有些疏离。
叶辰注意到,刘国栋发言后,有好几位干部微微点头表示附和。
叶辰没有反驳刘国栋,而是顺势接过话头:“刘县长说得对,正视困难是前提,稳定是基础。但是,”他话锋一转,声音提高了几分,“我们不能只讲困难,更不能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甚至安于现状。组织派我来,不是只为了‘守摊子’的,全县干部群众盼发展,也不是盼着我们按部就班、慢慢来。”
他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再次扫视全场:“所以,今天的会,不是来听大家诉苦的,而是来一起想办法、找出路的。困难摆在这里,我们需要思考的是:第一,在当前条件下,有哪些事情是我们自己努力就能做,并且应该立即着手去做的?第二,哪些事情是需要向上争取,我们必须加大力度、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去争取的?第三,我们的比较优势到底是什么?绿水青山是不是优势?农业特产是不是优势?劳动力资源是不是优势?怎么把这些优势转化为发展的动能?”
他提出的三个问题,一下子把会议的调子从“陈述困难”拉向了“寻求解决方案”。
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张强眼睛微亮,接口道:“叶县长提到农业特产,我们连坞的高山茶叶、笋干、中药材品质其实非常好,就是分散经营,不成规模,品牌打不响,卖不出价钱。”
分管文教卫的副县长李莉也补充道:“其实我们县的生态环境好,几个古村落也很有特色,发展乡村旅游是有潜力的,但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太差了。”
招商局局长则面露难色:“没有像样的路,没有成熟的产业平台,我们出去招商,说话底气都不足,客商来看一趟,路上一颠簸,兴趣就先减了一半。”
叶辰认真听着每个人的发言,不时追问细节。他没有急于抛出自己的完整想法,而是不断地引导、激发大家思考。
“交通问题,是瓶颈,必须突破。向上争取的工作,请赵县长和李局长牵头,成立一个专班,重新论证,完善方案,一周内拿出一个更有说服力的报告,我亲自带你们去市里、去省里跑。”叶辰点了分管城建交通的副县长赵大海的名,“县里配套资金的问题,我们再想办法,但不能因为配套难就不去争取。”
“农业特产的问题,张县长,请你牵头,农业局、市监局配合,尽快做一个深入调研,摸清家底,提出整合资源、创建品牌、拓展销售渠道的具体方案,要小切口、快见效。”
“乡村旅游,李县长可以先选一两个点做深度规划,看看投资需求和可能带来的效益。”叶辰一条条地安排着,思路清晰,指令明确。他开始展现出一种不同于昨日大会上沉稳表态的魄力和行动力。
会议开了整整一个上午。开始时沉闷的气氛逐渐被激活,虽然依旧有很多难题悬而未决,但至少方向开始变得清晰,一些近期可以着手的工作也被提上了日程。
最后,叶辰做总结发言:“同志们,今天的会议只是一个开始。连坞的发展等不起、慢不得,但也急不来,更不能蛮干。我们要做的,是科学谋划,精准发力。请各位按照分工,抓紧落实会议议定的事项。下周这个时候,我们再次开会,听取各项工作的初步方案汇报。”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格外严肃:“我强调一点,所有的规划和项目,都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严禁搞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我们要的是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会议结束,干部们陆续离开。不少人离开时的表情与进来时已经不同,少了几分观望和漠然,多了几分思考和紧迫感。
叶辰坐在位置上,没有立刻离开。他再次将目光投向墙上的地图,手指无意识地在会议桌上轻轻敲击着。
他知道,今天的会议只是初步打破了僵局,点燃了一把小火苗。
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刘国栋的微妙态度背后是否另有深意?罗建明书记对他这番“积极主动”又会如何看待?那些议定的事项,在执行中会遇到多少阻力?向上争取资金的道路又会有多艰难?
这一切,都还需要他一步步去应对。但他已经迈出了至关重要的第一步:不再是被动地倾听和观察,而是开始有力地引导和塑造连坞未来的发展轨迹。这把火,既要烧得旺,也要烧得稳,目标直指连坞县停滞不前的发展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