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回归与棋局(2/2)
“我们可以尝试用试点中探索的‘多元共治’思路来破解这个难题。”
“不搞简单的‘一卖了之’,而是成立一个由政府、行业专家、法律顾问、职工代表共同组成的改制委员会,全过程公开透明,方案反复酝酿,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特别是把职工安置作为首要考量。这样看似慢,实则是为了更快、更稳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本身也是基层治理改革在棘手经济领域的实践。”
他这个方案,巧妙地将“改革”包装成了“求稳”的手段,把可能被视为“冒进”的举动,变成了化解长期稳定隐患的必然选择。
更重要的是,他主动提出:“如果书记同意,我愿意牵头负责这个改制委员会的前期筹备和协调工作。”
叶辰的姿态,既表现了对罗建明权威的尊重,又展现了担当棘手任务的勇气,还将试点工作与解决实际难题结合了起来。
罗建明沉吟片刻,最终点了点头:“嗯,你这个思路……有道理。那就按你说的,先成立筹备组,由你牵头,一定要把方案做细,把稳定放在首位。”
第一回合的棋局,叶辰凭借智慧和策略,在看似被动的局面下,为自己赢得了一个继续推进改革的新支点。
周末,林筱筱难得来连坞看望他。看到叶辰书桌上堆满的纺织厂历史资料和改制方案草稿,她轻声说:“我爸说,罗书记回来后,你的处境会很难。看来他没说错。”
叶辰揉了揉眉心,笑了笑:“难是常态。关键是找到走下去的路。纺织厂这件事,做好了,能让很多人看到改革不仅仅是概念,更能实实在在解决老问题。”
林筱筱看着他眼里的血丝,有些心疼,但更多的是欣赏。她带来一个消息:“省党校下个月有个为期两周的‘年轻干部理论与实践’研修班,名额很紧。我爸觉得,你也许需要这样一个机会,暂时跳出连坞,从更高层面思考一些问题,也……积累一些人脉。”
叶辰心中一动。这确实是个机会。
短暂的离开,或许能缓和一下目前连坞有些微妙的氛围,同时也为自己充电,为下一步布局。
但在这个关键时期离开两周,罗建明会怎么想?县里的工作会不会脱节?
他需要下一盘更深的棋。如何向罗建明提出这个学习申请,本身就是一个考验。
他既要表现出积极进取的态度,又不能让人感觉他是想“逃避”或“另攀高枝”。
这需要极高的沟通技巧和对罗建明心理的精准把握。
叶辰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楼下院子里罗建明那辆刚刚停稳的专车。
他知道,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如同在布满暗礁的水域中行船,需要更加谨慎,也需要更加坚定的航向。
回归之后,连坞的棋局,才刚刚进入中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