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微澜初现(1/2)
杨东部长的电话,像一块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在叶辰心中漾开的涟漪久久未平。
他深知,“省里看在眼里”这六个字,既是肯定,也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意味着他和他推动的高新区构想,每一步都会被放在放大镜下审视。任何一点疏漏,都可能被无限放大,成为攻击的靶子。
他更加废寝忘食地投入到工作中,对各项方案的审阅近乎严苛,对数据的推敲力求精准。
同时,他也更加注重与市长成汉雯的沟通,几乎做到事无巨细,主动汇报,确保政府主官之间的信任与协同牢不可破。
与市委书记顾同的汇报频率也悄然增加,在关键节点上,他始终将市委的指导放在首位,姿态谦逊,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这天下午,叶辰正在听取发改委关于高新区首批鼓励类产业目录的汇报,秘书小陈神色略显凝重地推门进来,俯身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
叶辰的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随即对汇报的负责人道:“王主任,今天就先到这里,目录的思路不错,但个别条款的表述还需要再斟酌,要更突出我们的比较优势和差异化竞争。你们再修改一版给我。”
待王主任离开,叶辰才转向秘书:“怎么回事?说清楚。”
小陈将一份刚刚送来的内部简报放在叶辰桌上,指向其中一条不太起眼的信息:“市长,您看这个。”
那是一则转载自邻省某知名经济论坛的帖子摘要,标题颇为耸动:《照海豪赌‘国家级高新区’,是远见还是冒进?深扒其薄弱家底与潜在风险!》帖子内容看似客观分析,列举了照海市研发投入不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偏少等现实短板,但字里行间却充斥着一种隐晦的质疑和唱衰的论调,甚至影射照海此举是为了政绩工程,可能引发地方债务风险。
“这帖子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传播范围怎么样?”叶辰的声音冷了下来。
“是昨天深夜发布的,目前只是在少数财经圈子和论坛流传,主流媒体尚未关注。但……发帖人似乎对我们内部的数据和讨论细节有所了解,虽然不是核心机密,但一些数据和我们在初步分析报告里引用的高度吻合。”小陈谨慎地回答道。
叶辰靠在椅背上,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这不是简单的舆论质疑,更像是一次有目的的“试探性攻击”。
对方选择在照海市委常委会刚刚通过决议、各项工作全面启动的当口发出这种声音,时机拿捏得相当精准。
目的无非是几个:搅乱舆论,动摇信心,甚至可能引起省里相关部门的“关注”和“问询”,从而拖延乃至阻碍高新区推进的步伐。
“知道源头可能来自哪里吗?”叶辰问。
小陈摇了摇头:“匿名的,Ip地址也在境外,追查起来很难。但……内容针对性太强,不排除是……”他没有说下去,但意思很明显,可能是竞争对手,也可能是内部某些不满或受损利益群体的放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