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深水区的暗礁(2/2)
叶辰的语气平和而诚恳,“所以,我们今天来,不是来下命令的,是来和大家一起想办法,共同面对这个风险的。”
他翻开文件:“这是市里初步拟定的《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于重机厂这样的标杆试点,我们可以采取‘三三制’原则:市财政从工业发展基金中拿出三分之一作为引导资金;协调市商业银行,提供专项低息技术改造贷款,覆盖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一,由企业自筹。而且,这笔贷款,前两年政府贴息。”
马国栋等人的眼神微微亮了一下,但随即又黯淡下去,资金压力是小了,但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依然存在。
叶辰看在眼里,继续说道:“关于技术和人才问题。市里已经初步对接了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和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他们可以派出专家团队,驻厂提供全程技术支持和工人培训。我们不是要老师傅们丢掉手艺,而是要给他们配上更先进的‘武器’,让他们如虎添翼。”
他合上文件,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厂领导:“我知道,转型有风险,但不转型,风险更大!重机厂的产品,目前在市场上还能维持,是因为我们的老客户和价格优势。但大家看看同行,看看省外、国外的竞争对手,他们的智能化水平日新月异。”
“如果我们固步自封,现在这点市场份额,能守多久?三年?五年?到时候,可能就不是投入几千万改造的问题,而是厂子还能不能活下去的问题!”
叶辰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敲在马国栋的心坎上。他说的,正是马国栋夜深人静时最深的隐忧。
“马厂长,”叶辰最后说道,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市里会把重机厂作为‘一号工程’的头号种子来支持。政策、资金、技术,我们尽全力保障。但我需要你们厂领导班子,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决心!”
“这个标杆,必须立起来!这不仅是为了高新区,更是为了重机厂自身的前途,为了这一万两千多名员工的未来!”
他没有给马国栋立刻回答的时间,站起身:“给你们三天时间,召开职代会,充分讨论。三天后,我希望能看到一份详细的、可行的改造方案初稿,而不是一份困难清单。散会!”
叶辰带着人离开了,留下重机厂的领导班子在会议室里面面相觑。叶辰的话像重锤,敲醒了他们,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马国栋点燃一支烟,狠狠吸了一口,烟雾缭绕中,他看向窗外厂区内那些熟悉的、有些陈旧的厂房和设备,眼神复杂。
他知道,叶市长把路指出来了,也把能给的扶持摆出来了,接下来,就看他们自己敢不敢迈出这一步了。
这第一块暗礁,叶辰没有选择绕行,而是选择了正面撞击。他用“分担风险”化解对方的恐惧,用“未来危机”激发对方的忧患,再用“全力支持”给予对方底气。这是一场意志与智慧的较量,而真正的攻坚,才刚刚开始。
离开重机厂,坐在返回市政府的车上,叶辰揉了揉眉心。张赫从副驾驶转过头,低声道:“市长,人社局刚汇报,我们联系的那位在海外从事特种新材料研究的赵博士,最终还是婉拒了我们的邀请,选择了苏南一家企业。对方给出的安家费和科研启动资金,是我们的两倍还多……”
叶辰闭上眼,轻轻“嗯”了一声。
人才引进的暗礁,也悄然浮现了。深水区之行,注定不会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