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重生之警途重启,我要纵横官场 > 第160章 杨帆起航

第160章 杨帆起航(2/2)

目录

他意识到,与临港的博弈,已经进入了更深、更复杂的阶段。

他必须更加注重与省里的沟通,更加善于在省级平台发出照海的声音,更加有力地证明“照海模式”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叶辰难得地准时下班,去了林筱筱那里。

连续的高强度工作,加上需要时刻应对各方压力,让他眉宇间带着难以化开的疲惫。

林筱筱没有多问,只是默默地为他盛好汤,坐在他对面,安静地陪着他吃饭。

“有时候觉得,就像在爬一座看不见顶的山。”叶辰忽然轻声说,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倦意,“刚翻过一个陡坡,以为能喘口气,抬头一看,前面是更陡的崖壁。”

林筱筱放下筷子,温柔地看着他:“我知道你很累。但你也知道,你走的这条路,是对的。重机厂的生产线不是已经证明了吗?那些原本不看好的人,现在不也开始转变态度了?”

她顿了顿,声音更加柔和:“而且,你不是一个人在爬。你身后有照海,身边……还有我。”

叶辰抬起头,看着灯光下她清澈而坚定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伸出手,紧紧握住了她的手。那份温暖和理解,是他抵御所有风雨的最强屏障。

“嗯。”他重重地点了点头,脸上的疲惫仿佛被驱散了不少,“你说得对。路还长,但方向没错,就不怕。”

他重新拿起筷子,胃口似乎也好了许多。他知道,短暂的休整是为了更好地出发。前方的“崖壁”再陡,他也必须带领照海,攀登上去!

时光,在忙碌与拼搏中飞逝。照海高新区已然旧貌换新颜。

核心区内,道路纵横。

首批建成投入使用的研发楼和标准厂房里,灯火通明,各类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人员在此汇聚,碰撞着创新的火花。梁永康的“先进机器人技术与应用研究院”已经正式挂牌运营,吸引了首批十几个硕士、博士研究生,并与多家本地企业签订了技术开发合同。

重机厂在经历了“智造1号”的风波后,非但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转型的决心,又启动了第二条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并成为了研究院的首批合作企业之一。

那家特种材料企业成功试产,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订单纷至沓来。高新区内,一个围绕“硬科技”和“智造赋能”的小生态,正在逐步形成。

经过精心准备和反复打磨,《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申报报告》终于定稿。这份报告,不仅数据翔实,更以“智造1号”故障的成功处置为例,生动阐述了照海在推动复杂系统创新、构建产业韧性方面的独特能力和经验,使其“内生性创新”的战略定位更加血肉丰满。

叶辰作为照海市的代表,随同省代表团,踏上了前往首都的旅程,参加由国家科技部、发改委等部门联合组织的最终评审答辩。

评审会现场,气氛庄重而严肃。面对台下众多国家级专家审视的目光,叶辰沉着冷静,再次清晰地阐述了照海的差异化战略、扎实的产业基础、已取得的初步成效以及未来的发展愿景。

在专家提问环节,有专家直接提到了与临港模式的比较。

叶辰从容应答:“临港模式的优势在于链接全球,是开放的先锋;而照海模式的价值在于夯实根基,是稳定的基石。两者并非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中国既需要走向世界的‘尖兵’,也需要守护国本的‘重器’。照海所做的,就是努力成为在关键领域不被‘卡脖子’的‘重器’之一!”

他的回答,不卑不亢,格局宏大,赢得了在场许多专家的微微颔首。

评审结束,最终结果尚需时日。叶辰回到照海,没有等待,立刻又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他知道,无论牌子能否拿到,照海选择的这条路都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他再次站在高新区规划馆的沙盘前,看着那片已被赋予全新生命的土地,目光坚定而深远。

秘书张赫轻轻走过来,低声道:“市长,省委组织部杨部长办公室来电话,请您近期安排时间去省里一趟,‘谈一谈工作’。”

叶辰缓缓转过身,脸上没有任何意外的表情。他知道,新的机遇与挑战,已在前方等候。

这艘名为“照海高新区”的航船,已经驶过了最初的激流险滩,正以其独特的姿态,扬帆,向着更广阔的深蓝,破浪前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