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团圆饭(2/2)
“这是你六姑,叶卫琳。中宣二把手。”气质优雅的六姑微笑着打量叶辰,眼神中带着对“形象”的本能关注。
“这是你七叔,叶卫疆。发改委的三把手。”学者气质的七叔推了推眼镜,目光中带着对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究。
“这是你四叔,叶卫国,你在照海的领导,就不用我多介绍了。”叶卫国对叶辰投来鼓励的眼神,在这群京城巨头中,他这位封疆大吏显得更加接地气。
“这是你小姑,叶卫红。西海省省长。”作风务实的女省长看着叶辰,眼神亲切了些,带着对地方工作者的共鸣。
“这是你八叔,叶卫业。魔都常务副市长。”这位叔叔态度最为热络,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合作的可能。
“这是你九叔,叶卫东。南城市委书记。”另一位封疆大吏,沉稳锐利,目光如炬。
最后是几位第三代核心:“这是你堂哥叶峰(大伯之子,中组部最年轻的副局长之一),这是你堂姐叶敏(三姑之女,某央企高管),这是你堂哥叶伟(五叔之子,外交部某司副司长)。”
每听到一个职位,叶辰的心就沉下一分,同时也对叶家这艘巨轮的庞大有了更直观、更震撼的认知。
这不仅仅是家族聚会,这俨然是一个缩微版的、能影响国家运行方向的高级论坛。
叶正宏无视了叶辰内心的波涛汹涌,径直拉着他,在主位——自己和大爷爷叶正义中间——坐下。
家宴开始,话题很快围绕着叶辰展开。
大伯叶卫邦抿了一口酒,目光平静地看向叶辰:“在基层,感觉怎么样?”问题简短,却直指核心。
叶辰放下筷子,认真回答:“回大伯,能接触到最真实的情况,也能更直接地为群众做点实事,虽然千头万绪,但很充实。”
“充实好。”叶卫邦微微颔首,“干部就要从基层扎实历练起来。照海的事情,你四叔跟我提过一些,有想法是好的,但要注意方式方法,稳妥第一。”他的话,既是肯定,也是提醒,更隐含着来自最高干部管理部门的一种无形关注。
三姑叶卫华接过话,语气带着财神爷特有的精准:“你们那个高新区,规划我看过简报。思路有特色,但投入产出要精算,尤其是地方债务红线,要时刻绷紧这根弦。需要政策指导,按程序报上来。”她的话,点明了支持的前提是“合规”。
五叔叶卫民笑道:“在背景下看,或许有新的思路。”他带来了外交官的宏观视角。
六姑叶卫琳则提醒道:“叶辰,你现在是一市领导,又主抓高新区这样的亮点,个人形象、对外宣传也要注意分寸,要传递积极、务实的信号。”
七叔叶卫疆与叶辰探讨了“内生性创新”与当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契合点,提供了来自发改委的顶层视角。
四叔叶卫国适时补充,笑着对众人说:“叶辰在照海,我是放心的。肯吃苦,能扛事。”这是再次的背书。
小姑叶卫红、八叔叶卫业、九叔叶卫东也分别从地方治理、超大城市管理、省会城市发展等角度与叶辰交流,言语间既有长辈的提点,也隐含着未来跨区域协作的可能。
堂哥叶峰与叶辰交换眼神,平静地说:“保持联系。”堂姐叶敏则笑道:“以后去照海出差,可要尽地主之谊。”堂哥叶伟低声说:“有涉外事务需要协调,吱声。”
叶辰周旋其间,应对得体,既不过分谦卑,也不显张扬。
他清晰地感受到,在这庞大的权力网络之下,流动着的是血脉相连的温情与提携。
而爷爷叶正宏,依旧沉默地主宰着这场家宴的节奏,不停地用公筷将菜肴夹到叶辰碗里。
“这个好,养胃。”
“多吃点这个,有营养。”
“你爸……以前也喜欢这个口味。”
老人用最原始的方式,补偿着缺失的岁月,也将叶辰牢牢地固定在了叶家这张巨大而辉煌的图谱中央。
这顿饭,叶辰吃下去的,不仅是食物,更是沉甸甸的归属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