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开会(1/2)
半小时后的会议室,气氛比往日更加凝重。
在座的各部门负责人显然都已获悉省里那份征求意见稿的内容,脸上或多或少都带着忧虑。
叶辰坐在主位,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切入主题:“省里那份文件,大家都看到了。有什么想法,都说说。”
一阵短暂的沉默后,发改委主任率先开口,眉头紧锁:“叶市长,这几条新增条款,尤其是‘同质化’认定和‘末位淘汰’,对我们非常不利。临港完全可以凭借其现有产业规模和技术优势,将我们的‘智造赋能’领域界定为‘同质化’,从而挤压我们的资金支持空间。而我们的硬指标……短期内的确很难超越他们。”
科技局局长补充道:“研发投入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需要时间积累。临港起步比我们早五年,存量优势明显。如果严格按照新标准动态淘汰,我们压力巨大。”
“压力大,就不干了?”叶辰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沉静的力量,瞬间压下了会场弥漫的焦虑情绪,“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既然规则可能对我们不利,那我们就要想办法,要么在规则内找到对我们有利的解释,要么就去影响规则,让它更公平!”
他顿了顿,条理清晰地部署:
“第一,政策研究室牵头的专班,任务要再加一条:寻找文件中所有可能存在的模糊地带和解释空间。比如,‘同质化’如何界定?是看最终产品,还是看技术路径、服务模式?‘末位淘汰’是看绝对数量,还是看增长速度和发展潜力?我们要拿出有理有据的解读方案。”
“第二,”他看向发改委和科技局,“硬指标短期内追不上,我们就另辟蹊径。立即着手,系统梳理我们高新区内在‘专精特新’、‘解决卡脖子技术’、‘绿色制造’、‘带动传统产业就业’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和案例。这些,同样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维度,甚至是当前国家更加强调的!我们要把这些‘软实力’和‘特色价值’量化、凸显出来!”
“第三,对外沟通要主动。成市长和我,会分别向省里相关领导汇报我们的情况和担忧。你们各部门,也要主动对口联系省直部门,汇报我们的工作进展和独特价值,争取理解和支持。尤其是,”
叶辰目光锐利,“要强调我们模式对全省均衡发展、特别是内陆传统工业城市转型的示范意义!这不只是照海一个市的事情!”
他的思路清晰,指令明确,瞬间将众人的注意力从“困难”拉回到了“解决方案”上。
“另外,”叶辰看向高新区管委会主任,“临港搞的那个‘协同创新平台’,我们不能被动应对。他们搞跨区域整合,我们就深耕本地生态!立刻启动‘照海智能制造本土生态圈伙伴计划’,把我们本地的高校、研究院所、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更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形成内循环合力!梁永康教授的研究院要成为核心节点!”
会议在高效和充满紧迫感的氛围中结束。
所有人都意识到,这已不仅仅是一场申报国家级高新区的竞争,更是照海发展模式能否得到认可、能否在激烈区域竞争中生存下去的关键一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