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重生之警途重启,我要纵横官场 > 第183章 下一步定了

第183章 下一步定了(1/2)

目录

京城叶家老宅的书房,厚重的紫檀木门隔绝了外界的一切喧嚣。

室内,灯光柔和,却照不透那股无形中弥漫的、关乎权力与未来的凝重气息。

叶辰垂手立于中央,仿佛回到了少年时接受祖父考校功课的时光,只是此刻的“考题”,关乎他乃至整个叶家未来的政治布局。

端坐主位的叶正宏老爷子,如同历经风霜的古松,目光平静地扫过在座的每一位子女——这些共和国肌体上位居枢纽的成员。

他没有寒暄,直接切入主题,声音不高,却带着定调子的分量:“照海的事,叶辰处理得不错。国家级高新区拿下了,在刚刚过去的风浪里,舵也把得稳。”

他顿了顿,目光最终落在叶辰身上,“现在新局已开,是时候考虑下一步了。叶辰,你自己有什么想法?”

这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却也是一个充满陷阱的考题。

直接要官,显得浮躁;过于谦逊,又可能错失良机。

叶辰深吸一口气,他没有回避问题,也没有夸夸其谈,而是用一种沉稳、反思的语气回答:“爷爷,在照海这几年,我最大的体会是,推动任何事业,政策、资金固然重要,但最核心的,还是人。”

“一个好的干部,能盘活一个地方;一个不称职的干部,可能贻误一方发展。我过去更多的是与‘事’打交道,抓项目、引投资、促转型。”

“但我越来越觉得,如果能参与到‘选人用人’这个更根本的环节,或许能对国家、对地方的发展,产生更基础、更长远的影响。”

他抬起头,目光坦诚地迎向诸位长辈的审视:“所以,如果组织上允许,我个人希望能有机会到组织系统学习锻炼。这对我个人是全新的挑战,也需要重新学习,但我有信心,也有决心尽快适应。”

这番话,既表达了意愿,又展现了思考的深度,更将个人诉求包装在了“事业需要”和“组织培养”的大框架内。

首先开口的是大伯叶卫邦,中组部部长的身份让他对此最有发言权。他指尖轻轻敲击着沙发扶手,语气平稳得不带丝毫个人感情:“想法是好的。组织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责任重,规矩严,要求高。从经济干部转型组工干部,跨度不小。不过,”

他话锋微转,“叶辰在照海的表现,确实证明了其政治可靠性和处理复杂问题的潜力。按照中央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专业干部的精神,放到更重要的岗位上锻炼,是符合导向的。”

他看向叶辰,目光如炬:“琴岛是副省级城市,其组织部长岗位,既要贯彻省委和市委意图,又要直面复杂的干部队伍状况,是个很好的锻炼平台。但这个位置也很敏感,一举一动都被人盯着,你能确保守住原则,顶住压力吗?”

“我能,大伯。”叶辰的回答简短而有力,没有任何犹豫。

三姑叶卫华,这位执掌国家钱袋子的“财神爷”,从经济角度补充道:“我赞同大哥的意见。叶辰搞经济有一套,照海的‘内生创新’路子,花钱不多,效果实在,说明他懂得资源配置的效率。组织工作,从某种角度说,也是对人的资源进行最优配置。有这个经济头脑打底,转型应该不会太吃力。关键是,”

她看向叶辰,眼神锐利,“要尽快摆脱项目思维,树立起‘为事业选贤任能’的宏观视野。”

四叔叶卫国,作为叶辰的直接上级和东山省委书记,他的意见更具实操性:“琴岛的老周(指市委书记周启明)是个实干家,脾气直,但认准了的事就会全力支持。叶辰过去,只要摆正位置,扎实工作,老周那边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省委这边,干部调整方案会严格按照程序走,叶辰的政绩和能力摆在那里,是经得起考察的。”

其他成员,如五叔叶卫民(外交部常务副部长)、六姑叶卫琳(中宣部副部长)、七叔叶卫疆(发改委副主任)等,也从各自领域表示了支持,认为多岗位锻炼对叶辰的长期发展利大于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