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79(2/2)
作为这场神话的创造者,周e来在这一夜就没睡着,批衣而起,在庭院当中看着天上皎洁的月色。不知道什么时候。身后突然传来了脚步声音,紧接着耳边响起的就是毛泽东的声音:“e来,还在想这几天的辩论”
周e来回头朝毛泽东笑笑:“是啊,还在想,那可都是是关系到gc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问题,我能不好好想清楚吗”
分歧终于在毛泽东和周e来之间出现了这种事情早就在常瑞青的预料之中,因为他知道,这两位中国gcd的领袖人物在历史上就不怎么合拍。毛泽东应该是一个真正的gc主义者,他是那种为了实现gc主义理想可以不惜一切,不择手段的人物如果现实社会和他的理想不符,那他就会毫不犹豫的对现实加以改造
至于周e来,虽然也是一个gc主义者,但是他执着的确是“国家的现代化”。如果在现实同gc主义理想不符的话,他就会改变gc主义理想来适应现实。当然,某些重要的原则还是要坚持的在宪法和党章上面。
而在这一次的新疆gc主义实验还没有正式开始,两位gcd领袖就遇到了现实和理想的激烈冲突。
首先出现的麻烦叫“级别和待遇”。在过去的近两年时间里,毛泽东麾下的党军实行的都是军事gc主义的配给制。全部的官兵,在表面上可以做到待遇平等。至少是差别不大。身为军队最高领导的毛泽东、周e来、吴佩孚等人所享有的待遇也不过是每月几块到几十块不等的零用钱以吴佩孚为首的“军事专家”拿五十块,而革命干部一律只有每月五块钱此外他们和他们的随军家属的吃穿用度全都直接由军队后勤部门负责供应。而普通士兵的待遇也有每月两到三元钱的零用,再配以可以维持基本需求的补给品。
在这套官兵大体平均相对国防军而言的配给制下,这支在中国算是绝无仅有的革命军队保持了极高的士气和战斗意志。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从江西一路打到新疆,解放了差不多小半个中国,队伍也从一万余人壮大到了现在的十万之众算是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
但是到了革命战争基本结束,革命队伍的任务从战斗转向建设的时候。本来谁都不曾想过应该是提出吧的革命干部的待遇问题,就好像一下子凭空出现在两位革命领袖面前了。
或许在广大革命官兵们想来,现在不管是党的事业还是中国革命都已经胜利了算是船到码头车到站了。身为革命功臣,接下来自然是应该坐天下享福了。虽然革命军队里面从来都没有忽视思想教育工作,但是这种打天下坐天下的想法早就是根深蒂固,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子里面了大家这两年来出生入死不畏艰险,为的不就是这个吗
而且现在的国民政府和国防军,也早就废止了原先的“革命薪金制”。中高级军官文官们都拿起了丰厚的薪饷,分配了宽敞的住房,有的高级将领还配了汽车和马车,堂而皇之享受起了资产阶级的腐朽生活就算是国民政府和国防军中的gcd员们。也不同样是一样的享受甚至中国gcd的党工人员,也有不错的待遇。毛泽东和周e来作为政治局委员,每月杂七杂八的津贴加在一起也有两百多,此外他们还能拿到军事委员会开出的一份陆军上将的薪金,足以维持非常优越的生活。至于那位常大革命家,就更不是一个会亏待自己的人物了。
既然党的上层都已经开始享受革命胜利的果实了,那么新疆的这些革命功臣们又凭什么要继续艰苦奋斗呢于是革命干部应该享受什么样的待遇的问题,就被提到了毛泽东和周e来的面前。
对此,即将接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官的周e来上将的意见是:应该参考国民政府和国防军的标准,制定相应的干部战士待遇标准。而将要担任中g主席的毛泽东却是坚决予以反对。他的观点是:新疆要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实验,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分配方式应该以平均主义为主,所以不能执行差别过大的干部战士待遇标准。再说了,现在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新疆省政府,也没有足够的财力按照国民政府和国防军的标准给干部战士们发饷。
于是,第二个分歧又出现在两位革命领袖之间了。那就是“现代化”和“gc化”之争。这个问题在另一个时空。则被形象地总结为“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说得再简单一些,就是要先发展生产,在经济成长起来以后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或者叫先富帮后富的共同富裕。还是在经济没有发展起来之前就割掉资本主义的尾巴,一举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呢
面对现在新疆的极端困难条件,向来比较务实的周e来自然将解决经济困难当成了新疆gc主义实验的首要任务。而解决经济困难的办法则参考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在新疆,主要就是实行分田到户和保护中小工商业者这两项差不多是完全推翻了之前满洲里会议时候的设想
而且分田到户的农村政策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可以大量吸引东部地区的移民。在完成同苏俄的土地置换以后,新疆的土地面积将高达218万平方公里,其中的伊犁河谷地区的土地极为肥沃,非常适合农业耕作,但是现在却因为缺乏劳动力而基本处于荒芜状态。同时在中国的东南部发达地区的农村,长期以来一直就承受着人多地少之苦,虽然实行了永佃永息制的土地改革,但仍然没有办法从根本上改变人多地少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拥有大量肥沃土地而无人耕种的新疆省,当然应该大力从人多地少的东中部地区引入移民。而引入移民的最佳方法,无疑就是无偿分配土地了而且引入移民开垦伊犁河谷地区,也是解决新疆省财政困难的一贴良药。只要那里被完全开垦出来,新疆省肯定能成为中国最大的粮食产地和商品粮出口地,十来万干部士兵的薪饷问题自然也能通过农业税予以解决了
可问题是,将国有的土地分配给农民的办法,算不算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呢
第三百三十章梦的开始二
江苏。浦口钢铁厂。这个现在国内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位于津浦铁路的终点站浦口,和民国首都南京仅一江之隔。也是常瑞青崛起于东南以来,就开始投资兴建的一个重要的工业基地。第一期的投资建设在1919年底已经基本完成了,第一炉铁水在1919年10月就已经顺利出炉了。现在浦口厂已经形成了年产铁水10万吨,钢坯5万吨的能力。此外还有一条型材可以生产铁轨和一条线材钢筋生产线已经安装完毕,正在进行调试,预计今年上半年就能够顺利投产了。浦口厂的二期工程也已经在1920年出开工建设了,而浦口二期的总投资高达两亿华元之多,建设周期更是长达五年之久。
二期工程的占地面积多达数万亩,由来自俄国、美国和德国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团队负责整体设计。所需的机器设备,大多都是采购自法国、德国的二手货。而两亿华元的巨额投资则是来源于常瑞青通过铁血同志会控股的中国银行这家银行虽然在华元改革中失去了发钞权,但是凭借着它所持有的中央银行的股份用发钞业务置换的,以及同国民政府的长期合作关系,仍然牢牢把持着中国第一大金融公司的地位,还将大量资本投入了重工业和军事工业,控股了眼下中国最大的钢铁和军工企业,中国钢铁公司浦口铁厂和中工集团。
根据计划,浦口二期全面达产之后。浦口钢铁厂将达到年产120万吨铁水,100万吨钢的能力,一举使中国的钢铁产量突破百万吨基本上就是一五计划之前,整个民国最重要的重工业项目了
至于这个几乎是大跃进式的投资计划在将来的经济效益,倒是一片的看好。在一个实现了国家统一关税自主,又走上了国家社会主义强国道路的中国,自然不用担心钢铁卖不出好价钱的眼下就连重工业部管理的那家从清朝一直亏到民国的汉阳铁厂,在1919年度都实现了赢利25的钢材进口税和17的进口环节增值税可不是闹着玩的。所